【学习十九大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习近平同志在作十九大报告时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习近平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习近平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习近平指出,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党史珍闻】
朱德与“誓为人民服务”口号
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他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从此,为人民服务不再仅仅是一个政治口号,而是作为党的宗旨被写入了党章。
曾经有一篇文章,主要是介绍北伐时期国民革命军的一张军官毕业证的,令人称奇的是其中赫然印有“誓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八一起义前夕即1927年6月,驻扎在南昌的国民革命军第五方面军第三军教导团团长朱德等在给从教导团毕业的学员颁发的毕业证书上,明确要求学员要“誓为人民服务”。
朱德任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五方面军第三军教导团能够制作出如此匠心独运的毕业证,绝非偶然。该团虽然在编制上属于国民革命军,但是实际上却是在中共中央军委、中共江西省委直接领导下建立起来的一所军事学校,主要为中共培养军事干部。朱德担任团长,并秘密建立了中共党支部。军官教导团下辖三个营,约1100余人,大部分都受过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倾向革命。除军事训练外,朱德还陆续邀请曾天宇、邵式平、方志敏来做报告,演讲中国革命问题、农民问题等,借以对学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此同时,秘密地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
至于“誓为人民服务”提出的思想渊源和具体过程,与朱德曾经在苏联学习是否有直接关系,与朱德等共产党人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声讨是否有直接关系,现在都难以考察了。无论具体细节如何,有一点应该是毫无疑问的,即“誓为人民服务”是大革命失败后,国民革命军第五方面军第三军军官教导团中以朱德为首的中共秘密党支部提出来的。把“誓为人民服务”六个大字套红印在数百甚至上千份毕业证上,是朱德与中共党组织对毕业学员深沉的嘱托和叮咛。
【本刊专稿】
对党的十九大报告主题的一点认识
沈志鸣
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我们国家进入了习近平新时代,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为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行动指南;大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再一次明确了习近平在党中央、在全党的核心地位,为我们实现宏伟目标和美好前景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在大会上,习近平同志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了报告。报告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68个字的主题,明确回答了我们党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主题是大会的方向、报告的灵魂。在这里,我根据中央宣讲团、省委宣讲团同志们的宣讲、解读,就大会的主题谈点个人的体会。
第一是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问题。为什么要参加党?参加党为了什么?这个问题,每一个共产党员在入党时都已经回答过了的。我党现在有8900多万名党员(如果加上建党以来90多年间的入党人数,将比这个数字多得多),建党的老前辈(不算陈公博、周佛海之类的败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时期入党的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个时期入党的党员,建国以后入党的党员,当时的情况不同、环境不同,这些人入党的初衷不完全一样,就是同是建国以后入党的党员,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入党的与改革开放后入党的也不尽相同。我是在1954年1月入党的,当时我23岁,很幼稚,思想比较纯真,只是认为共产党光荣伟大正确,她反对剥削、反对压迫、反抗侵略,打土豪分田地使耕者有其田,赶走了日本鬼子,打倒了蒋介石独裁统治,解放了劳苦大众,老百姓拥护,做一名共产党员很光荣。至于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这些严肃的问题,没有考虑,认为这样的问题,用不着我考虑,我积极工作就是了。所以,对于像我一样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艰苦恶劣的环境考验的年轻人来说,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教育很有必要。因为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还存在,我们的祖国还没有完全统一,推进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等历史任务都还没有完成,共产党人不是只有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在和平建设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有许多新的不同于战争年代的考验。共产党人的初心不能忘,共产党人的使命不能忘。在各个岗位上,不论是工人、农民、军人、教员、医务人员、环卫人员、公务员等等,共产党员都应当起模范带头作用、起表率作用,不应当混同于一般群众,更不应当给党丢人。
第二是关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问题。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关系到国家、民族兴衰成败的问题。从提出社会主义思想到现在,差不多有500年时间。经过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过程。2013年1月,习近平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分六个时间段对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梳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进程。
第一个时间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从1516年英国人莫尔发表《乌托邦》一书(德国、意大利、法国也有一些相似的作品如《太阳城》等),一直到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者们揭露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中的悲惨景象,同时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乌托邦们只有想法、愿望,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道路,社会主义没有理论指导,没有实践。
第二个时间段,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段。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发展,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状况,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并把社会主义思想置于这两大理论基础之上,从而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但这只是科学预测、设想,只是理论上的,也没有实践。
第三个时间段,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领导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但对如何搞社会主义也没有先例。一批资本主义国家要扼杀社会主义,他们联合起来进攻俄国。面对入侵,列宁搞过一段战时共产主义。列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显露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提出了新经济政策,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了深刻调整。
第四个时间段,苏联模式逐步形成。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形成了实行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指令性计划经济、权力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这种模式不尊重经济规律,由于权力高度集中,有些干部把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当成了特权,思想、作风出了毛病,搞特殊化、严重脱离群众,这样的体制机制,久而久之,严重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后,苏联和东欧有些社会主义国家也想进行一些调整,但调整偏离了正确方向,东欧国家先后发生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苏共解散,世界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曲折。
第五个时间段,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修复了战争创伤,进行了“三大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但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刚开始,我们只能学习苏联经验。在实践中,我们党很快就觉察到苏联模式的局限,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自己新的重要认识,可惜在实践中,由于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党的八大确立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的思想没能得到贯彻落实,甚至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全局性、长时间的严重错误,使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历程中遭到严重挫折。教训是惨痛的,但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理论准备。
第六个时间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进行了新的探索,逐步作出了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准确地把握了我国的基本国情。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提出进行改革开放。邓小平明确指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个重大理论问题、实践问题。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40年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五年的砥砺奋斗,我们国家的面貌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国人民即将进入全面小康。
从中国快速发展进步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实来看,我们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真正的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认识到资本主义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必须通过阶级斗争夺取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实行社会主义,这是完全正确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无疑是遵照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取得了胜利,创立了社会主义国家,执政达70多年,但还是解体了,这说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还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在搞清楚了这个根本问题之后,才一枝独秀的发展了社会主义。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号召全党全国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是完全正确的,非常必要的。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努力贯彻执行。
(作者系原沧州行署副专员)
【知青岁月】
记忆知青生活的苦中乐
郭爱伶
现在一提起当年的知青生活,人们记忆中大多是繁重的体力劳动,艰苦的生活环境,经历坎坷的蹉跎岁月与咬牙坚持的磨砺成长。但细细想来,在当年农村插队生活中,所有知青满怀激情,克服困难,面对劳苦,毫无怨言,按当时流行的话来说,是“用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来对待生活、接受锻炼”,让吃的苦,受的累,转换成了成长的能量;让出的力,流的汗,凝结为第二故乡的奉献,并在苦与累中积淀下一些难忘的欢快记忆,真实地反映了那个岁月那个特殊青年一代的苦乐年华。
分东西的喜悦
记得我下乡后两个多月,麦收将近。一天下午收工后,接到小队会计通知,到三场分葚子(那时各小队都种有瓜果、蔬菜,适时分给社员)。我下乡的盐山县韩桥村坐落在宣惠河边,三场就在河边,三场里、河岸上种了不少果木树,桑树、梨树、苹果树、桃树……当时我不以为然,认为我一个刚来的下乡知青(那时我们还没有成立知青点,每一个知青都单独劳动、记工分、核算、分配),能分了多少?但令我没想到的是,我一个人竟分了一大簸箕,看着平时想吃都舍不得买的一大簸箕甜葚子,我又高兴又蒙头:怎么办?吃,吃不完;放,放不住,灵机一动,还是送回县城家里吧,让家人尝个鲜,共同分享我的劳动所得。想到此,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我急忙找老乡借了一辆“大铁驴”(农村自己焊装的一种自行车,车大梁很长,骑车人需极力朝前趴着身子才能够着车把;没有车链盒,骑车人需把右裤腿挽起来或绑起来,不然车链子很容易咬住裤腿;没有车闸,刹车需用右脚鞋底朝后蹬住后车轮,靠鞋底的摩擦力减慢速度;没有车梯,停车时用一根木棍斜插在后车轮处),又借了一个提篮装上葚子,趁天还未黑,赶紧回家。
这是我第一次骑“大铁驴”。我把葚子提篮挎在车把上,怀着兴奋急迫的心情笨拙地上了车,身子几乎趴在了车子上,既怕车链子咬住裤腿,又怕到时刹不住车,不敢骑快,只能歪歪扭扭地慢慢前行,一遇情况就赶紧下车,囧像可想而知。短短8里地,天大黑了才到家。虽然劳动了一天,又经历了“艰难”的自行车骑行,明早还要起大早赶回村上早工,但看到全家人的惊喜,我心里美滋滋的。这可是我的劳动所得哟!
从那以后,我就隔三差五地把分得的水果啊、蔬菜啊、红薯啊、胡萝卜什么的送回家,让家人共同分享。每到分东西的时候,我心里充满了快乐,所有的劳累都烟消云散,满心的都是成就和欣慰。
宣惠河畔的笑声
韩桥村坐落在宣惠河北,当时全村4个生产小队的土地分散地分布在河两岸,我所在的第二生产小队也不例外。那时村东和村西各有一座桥,如去河南边村子对面的地里干活儿,水大水深时社员们都必须绕道上工,转个大圈,很费时间;但如果碰上河里水少水浅,大家可就高兴了,不用绕道直接蹚水就过去了。可就是这么一件看似不算什么的事,对我来说却很为难:我是个“旱鸭子”,从小怕水晕水,别说游泳,水一没膝盖就头晕目眩、恍惚欲倒。记得有一次去河南边干活儿,姐妹们说说笑笑都挽起裤腿下了水,可我看着并不很深的河水却左右为难:蹚水吧,实在是害怕;绕去吧,就我自己一人,费了时间还耽误干活儿。就在我犹豫不决时,姐妹们又都回到岸边,有的鼓励,有的安慰,还有的善意取笑着,左边一个右边一个架着我,前边两个拽着我,后边几个推着我,前呼后拥,保护着我下了水。河边水浅还好说,但到了河中间水也深点儿了(其实也就刚没膝盖一点儿),水流也大些了,可能是心理作用,我便觉得头开始晕,心开始慌,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后倾倒,还不住地大声惊叫:“倒了!倒了!”姐妹们看到我惊恐失态的样子,都笑得前仰后合,都奇怪我干起活儿来什么都不怵头,为什么这么怕水呢?何况还这么多人簇拥着我、保护着我,有什么可怕的呢?!我想想也是,不好意思地和大家一起笑起来。在大家的鼓励和帮助下,我最终鼓起勇气,战胜了自我,顺利到达彼岸。
上个世纪70年代的农村,没有自来水,家家用水都要从井里一担一担往家挑,所以基本没人在家洗澡,天热时人们就去宣惠河里洗澡冲凉。我们二队从小在河边长大的姐妹们,人人都会游泳凫水,夏天有时晚上就相约去河里洗澡。由于我白天都怕水,晚上就更不敢下水了,只有眼热羡慕的份儿,但我也次次跟去凑热闹,大家玩儿水,我就坐在岸上看管衣服,静静地仰望着星空,面拂着湿润的微风,倾听着姐妹们在河里尽情嬉水、说笑打闹,心情舒畅,周身放松,感觉也很惬意、很享受。
欢乐的春节
在农村,过春节是非常热闹的。劳作了一年的人们,逢到年节,人人喜气洋洋,家家欢声笑语,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气氛。韩桥村历来重视春节期间的群众娱乐活动,有着一支远近闻名的文武落子队。别看落子队都是些孩子,但带给人们无尽的喜庆欢乐和视觉享受。欢快的锣鼓一敲,花枝招展的女队员或踩着鼓点儿,跑着碎步儿,彩绸飞舞,竹板齐响,或跟随着悠扬悦耳的音乐,边唱边扭,翩翩起舞;而武生打扮的男队员则舞动霸王鞭,翻跟头身影矫健,齐亮相英姿飒爽,翻腾跳跃,技艺高强,欢快的场面,高超的演技,常常博得声声喝彩、阵阵掌声。落子队除了在本村演出,还走出去,活动在周边村庄,给广大群众送上节日的欢乐。大队还专门带落子队到县城里的知青居住地进行慰问演出,体现了韩桥广大群众对知青的热情和关怀,令知青们非常感动,倍受鼓舞。
当然,欢乐喜庆的春节娱乐活动,也少不了我们知青的积极参与。大家各尽其能,踊跃参加,充分发挥各自的文艺特长,有的拉二胡,有的吹笛子吹笙,有的说山东快书,有的独唱,有的跳舞,还有的和村里的青年们同演活报剧……排练了许多积极向上、充满青春活力的小节目,与落子队一起,同台演出,激情四射,与民同乐,欢度春节,把节日气氛烘托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现在一想起那些欢乐的场景,还令人激动不已,十分怀念。记得当年文艺队和落子队还拍过一张好几十人的大合影,可惜现在找不到了,不然那是多么珍贵的纪念啊!
吃饺子
吃饺子,现在来说是很平常的饭食,但在细粮稀少的上世纪70年代,不过年过节吃顿饺子是非常奢侈的。记忆最深刻的一次吃饺子是韩桥成立知青点有了伙房后,那时我们知青点很少吃饺子,一是细粮少,二是伙房人手少,忙不过来。那是一个下雨天,地里无法干活儿,各小队歇工,知青们都闲待休息。于是伙房决定给大家发面粉、发馅儿,各自包饺子改善生活。大家高兴极了,纷纷领了馅儿、面粉忙活起来。我和同伴胜英领回菜馅儿和二斤面粉,兴冲冲地和好面,开始包饺子时才发现忘了留擀皮用的簿(bú)面了。好尴尬!无奈只好又去伙房要了二两面粉。我俩擀皮的擀皮,包馅儿的包馅儿,忙得一塌糊涂,吃得过瘾舒坦,总算完成了这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生活改善,而这一次吃饺子也成了我生来吃饺子中最难忘的一次。
拾毛窝窝
毛窝窝,是流行在沧州东片几县对一种菌类的方言名称。它很小,生长在阴雨天的田埂地界,模样、味道都有点儿像木耳,用来做馅儿是一种非常不错的选择。遇到下雨天,队里不出工时,姑娘媳妇们就戴上草帽或斗笠,披上蓑衣或塑料布,挎上小筐,直奔田间地头,在田埂上、地界旁、草丛中,细细搜索,静心采拾。每到这时,也是我放飞心情的时候,跟随大家漫步田野,细心寻觅,雨丝缕缕,沁透心脾,万物洁净,空气清新,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心里那叫一个美!特别是在紧张繁重的劳动之余,能有这样的闲暇消遣时光,真是太惬意了。不求捡拾毛窝窝收获多少、结果如何,但求融入自然、精神放松、心情舒畅的参与过程。
拾毛窝窝,多少次梦中重现,场景依稀,它带给我的是40年不忘的记忆,40年不尽的回味!
看大戏
喜欢戏剧,是我自小的爱好,从小到老,看戏无数,但让我永远铭记的是在韩桥下乡时的请来县剧团时的看大戏。
那年村里要请县京剧团来唱大戏,全村老少高兴极了。70年代的农村,文化生活十分匮乏,不像现在家家有电视,戏曲电影随时看,条件好的有个收音机就非常不错了。听说县剧团要来,乡亲们兴奋激动,奔走相告,提前邀亲唤友,心情急迫,渴望至极。
也许因我是城里知青的缘故,大队把联系剧团的任务交给了我。我深感责任重大,决心不负众望。肩负大队领导的重托,带着全村老少的期盼,我不辞辛苦,不顾劳累,往返于韩桥与县城之间,找剧团有关人员和领导接洽关系,商量演出事宜,确定演出时间。当时,剧团在城北的一个村子演出,到来韩桥演出时日,我又跟着大队派出的大车队前去接剧团。看到各车装满的戏箱布景,神采飞扬的男女演员,我为顺利完成任务而喜悦,为即将看到我喜爱的戏曲而激动。
剧团接到村里,戏台已经搭好,村里喜气洋洋,充满欢乐,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真像过大年一样。除了当村的村民以及各自的亲戚,周围四里八乡的村民也纷纷赶来,共同观看演出。为了表达韩桥全体村民对县京剧团的谢意,演出开始前,我利用大队喇叭广播了热情洋溢的欢迎稿,感谢县剧团送戏下乡,为村民们送来精神食粮、送来欢乐,并对前来看戏的邻村村民表示欢迎……直到开场锣鼓响起,我才兴冲冲地找地儿看戏。
40多年过去了,虽然喜爱看戏的我,期间在舒适的剧院、礼堂里多次欣赏各种戏曲的艺术风采与魅力,但心里总觉得,远远不抵那在农村场院、露天舞台、圆木为座看戏的感觉,那么深印脑海,回味无穷。
回想知青生活,岁月蹉跎,苦乐年华,有苦有乐,很像有首歌曲描绘的那样,“青春的岁月像条河,岁月的河啊汇成歌”,这支歌,是一支深情的歌、一支时代的歌、一支拨动人们心弦的歌、一支蹉跎岁月历练人生的歌,更是一支所有知青永远难忘的歌!
(作者系沧州市委党史研究室退休干部)
【专题史料】
东光县贯彻《婚姻法》与改革旧婚姻制度的运动
赵宝岭
1950年4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它的颁布实行,标志着中国长期封建制度在婚姻关系上的不平等将被彻底摧毁。
1950年5月开始,东光县委、县政府和各区委、区公所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中进行宣传贯彻《婚姻法》并成立委员会,在全县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贯彻《婚姻法》运动。在县委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除县委、县政府召开各级干部会、各界人民代表会宣传外,法院、妇联、青年团、卫生、教育等部门组织宣传棚与宣传工作组,结合物资交流会和赶大集进行宣传;各区还采取召开各种类型会议、评选模范、制定家庭公约等形式进行宣传。如召开婆婆会、媳妇会、男人会、未婚男女会等进行座谈。婆婆会上,启发大家回忆自己亲身经历的痛苦,端正对儿媳与女儿的态度;媳妇会上,启发争取男女平等,树立敬老爱幼与克服依赖男人而独立自主的思想,增强劳动观念;家长会上着重研究如何发挥家庭每个成员的劳动积极性,划清新旧家庭界限,过上新生活;男人会上,启发检查大男子主义思想与不民主的夫权作风;未婚青年男女会上,启发男女青年打破封建思想,解除思想顾虑,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自由的观念;召开家庭会议,订立家庭公约。在群众了解婚姻法,充分认识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照顾妇女与孩子利益的基础上,建立民主和睦团结生产的新家庭,打破旧的封建家长统治思想与旧的封建礼教家庭陈规,树立民主和睦、尊婆爱媳、夫妇平等的新家庭观念,使家庭每个成员真正平等,共同劳动,家庭财产共同商量处理。开好家庭会议,订立家庭公约。要求村干部首先开好自己的家庭会议,并吸收全体村委参加。然后召开全村群众大会。通过层层带动,促进每个家庭开好会,订好家庭公约。县委明令宣布废除包办、强迫、买卖的旧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主,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婚姻制度,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借婚姻关系索取财物,禁止虐待妇女。
新《婚姻法》的宣传贯彻,宣告了几千年封建婚姻制度的终结,解放了广大青年特别是青年妇女的思想。一些青年男女不再情愿甘受封建婚姻的束缚,开始为婚姻自由而与封建婚姻制度作斗争。但是,由于几千年来的封建婚姻观念根深蒂固,在贯彻《婚姻法》过程中,仍有一些买卖婚姻、包办婚姻的现象,这同要求按《婚姻法》办事、实行婚姻自由的广大青年形成了尖锐的对立,因而产生了一些妇女被杀、自杀的案件。据1953年12月全县宣传贯彻《婚姻法》总结中统计,自1950年~1953年,全县受虐待而自杀的妇女27人,被杀的2人。如六区许庄妇女李××想离婚未成,被其丈夫刺杀,其夫也跳井自杀。该妇女已有身孕数月,伤害了三条人命;三区郝家寺刘××因想自由结婚,被其父干涉未成,被逼喝盐硝自杀;三区前孙庄孙××,重男轻女,其女儿因自由恋爱受其虐待威逼上吊自杀;二区于集村一位封建婆婆虐待儿媳,儿媳被逼跳井;也有的干部对《婚姻法》认识不够,存在封建思想,歪曲政策,无原则地牵就男方的封建思想。如四区区公所干部朱××调解李营盘离婚案件时,竟将4个月的小孩调给男方,造成有些妇女怕男方不让带孩子而不敢离婚;有的村干部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严重,四区曲庄村曲××50多岁,女方24岁包办婚姻,女方提出离婚,全村干部在村内调解不准离婚,女方上诉至法院,全体干部坐大车到法院说情不让离婚,还说《婚姻法》是“离婚法”,不但不支持青年男女的自由婚姻,反而横加阻扰。
针对这些问题,东光县委于1953年3月制定了《贯彻婚姻法运动的意见》并采取了五项措施:一是各级党委、政府与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各区、村成立贯彻《婚姻法》领导小组;二是由党内到党外,由干部到群众,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宣传《婚姻法》运动,并组织力量,严肃查处违反《婚姻法》的案件;三是加强干部思想教育,对干部进行男女平等教育,要求干部认真学习《婚姻法》,自我检查和批评封建婚姻的旧观念,并对压制干涉婚姻自由,维护封建婚姻的干部进行处理,激励广大干部提高觉悟,带头与封建婚姻制度作斗争;四是在法律上大力保护合法婚姻,对自由婚姻给予法律上的保护,对干涉婚姻自由的人分别给予不同处理;五是培养自主婚姻的典型,通过真人真事、新旧婚姻对比,树立好的自由婚姻典型。县直各部门与各区、村积极行动,组织报告员、宣传员,通过农民业余学校讲演和高房广播、黑板报、墙标口号等多种形式宣传贯彻《婚姻法》,同时抓住正反两方面的典型进行对比,用事实教育群众。这个时期宣传贯彻《婚姻法》的戏曲《刘巧儿》《小二黑结婚》在全县广大青年男女中广泛传唱。宣传贯彻《婚姻法》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中心话题,形成了各级干部带头学习贯彻《婚姻法》、群众学习落实《婚姻法》的高潮。广大妇女也树立起自求解放、独立自主的信心。1953年7月,在法院集体调处婚姻案件和下基层巡回就审中,结合清理婚姻积案,大力贯彻《婚姻法》,全县普遍开展了集体调解婚姻案,和解72件,判决7件,有79件婚姻积案得到及时解决;结婚方面,一年中全县登记结婚的青年男女126对,自由结婚的有30对,男女结婚的形式出现了很大变化。据1951年、1952年两年的结婚登记统计,全县共有结婚的930对,其中1951年592对,1952年338对。通过自由恋爱自主结婚的1951年64对,占总数的10%;1952年51对,占总数的15%,其中干部干涉的1件,家庭阻碍的2件,遭到群众议论的2件。如一区庄家楼村蒋××(团员)自己找的对象,被群众说自己找对象是不正经,多数群众不选她当妇女干部。经人介绍,本人做主,父母同意结婚的1951年122对,占总数的20%;1952年93对,占总数的27%,这种婚姻的好处是家庭和睦。如一区五里庄王××,前婚是父母包办的,因而夫妻不和,婚后常往娘家。《婚姻法》颁布后,自己到区公所离了婚,后又自己找对象结了婚。婚后夫妻团结积极生产,又因娘家无劳力,丈夫经常帮助岳父家干活,群众普遍反映还是自由恋爱结婚好。
宣传贯彻《婚姻法》后,广大群众的婚姻观念有了明显改变,家庭包办婚姻的越来越少,买卖婚姻的受到了打击,婚姻自由、男女平等逐步成为时尚,全县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新社会的各项建设事业,在恢复国民经济和发展生产中做出了积极贡献。树立了男女平等、劳动光荣的新风尚。全县农村有278名妇女团员加入农业互助组和合作社,并有一些妇女担任了乡、村干部。1953年与1952年相比,全县虐待妇女案件减少64%,纳妾已彻底根除,干涉婚姻自由的案件减少49%,至1954年,全县已基本实现了婚姻“三无”(无强迫、无买卖、无干涉),不断涌现出夫妇平等、尊老爱幼、民主和睦、团结生产的模范家庭。
(作者系东光县人大办公室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