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文献】
沧县登城首功的平原部庆功大会
王 林
夺取了沧县城才算将沧县战役完全胜利结束。但是军桥争夺战却是沧县全战役的转折点。军桥是沧县城西南运河上的一座木桥。河水深达七八尺,桥宽有一丈五、六尺。敌人用两个砖岗楼、一群地堡和三个大土岗楼守这座大桥。夺取了这座木桥才算打定了沧县胜利的基础。“平原部”是有名的十战十捷的英雄旗帜。他的第五连这次夺桥中立了大功。攻城时首先登上沧县城的也是他们的第三连,从冲锋起到登上沧县城才用了十三分钟。这中间因为云梯被炸坏,否则六、七分钟就会英雄地站上沧县城的。该部十九日上午在某地开庆功大会。小学生们一早就敲着锣鼓来庆功。会场上悬着各种大奖旗,英雄榜贴在席棚上,立功英雄们在鼓号齐鸣中进入会场,立刻得到全体战友们的欢呼和热烈鼓掌。
英雄们带上光荣的花朵。光荣的英雄奖旗飘摇在连队的前头。为阵亡之烈士致哀,为立功英雄庆贺,庄严隆重。新解放的人民代表,授旗、演讲,义愤填胸历述日寇扫荡八年,沧县河西地区死伤几十个人,而国民党统治不过一年多,就捕杀了我干部和村民四百多人,这个数目很吓人,不用说别的。被解放的人民,满腔热情地感谢人民子弟兵。英雄们,全团立有功勋的同志们,他们见到自己奋战的作用,他们见到人民对自己的热爱,他们更兴奋了,战斗意志更坚强了。
全团立了功,全连立功的是五连、三连。个人立功的一百零八名,特功六人,是李国英、于冠军、王宗庆、周计春、董子晖、王振祥。立大功的是陈江水、周振汉、孟建、崔玉山、阎增祥、李洪山、靳小五、李远(解放战士)、艾民玉、张正才、王玉清、孙印才、赵建、史福云、李国通、刘福荣等十六名。立功的有陈英华、刘征、辛延、朱明纪、卢文明、翟炳章、毛小杰、李志学、高宝善、张国材、李桂申、付贵方、张兰保、张小刁、李小合、阎长在、邓金庆、刘燕、王荣华、邵洪昌、蔡顺吉、赵庆义、范瑞怀、杨进礼、陈振声、郑增方等六十六名,还有立小功的周跃文等二十名。
英雄的名字是全冀中的光荣。英雄的史迹是发扬新英雄主义的唯一种子,他们应该受到人民的热烈庆贺,他们应该有口皆碑地永久流传在新时代里!
(原载1947年6月22日《冀中导报》)
冀中人民紧张支前 八分区四万人参战
慰问团携款三千万劳军
[新华社冀中十六日电]八分区全体干部群众,在“向人民的死敌高鸿基讨还血债、积极支援前线”的号召下,从县到区马上卷入支前狂潮,四万翻身农民已浩浩荡荡奔去前线助战。自五月二十八日至六月九日,据全分区十三个县、市统计,已动员民夫四万一千名,担架二千八百二十副,大车一千四百八十辆,都编好了班、排、连、大队、支队,一般的已进行了几次演习和检阅,翻身农民个个精神振奋。任丘二区民兵争赴前线参战,区里本来让后赵各庄去两个民兵,该村民兵争着都要去,结果去了九个。县战委会原计划二、五区去一个半排,结果只二区就来了一百多。现已有民兵十三个连,民夫三千三百名,担架一千一百七十副,大车一百六十辆。
[又讯]行署大车队及河间肃宁大车,正为前方星夜运送洋面,在敌机扰下分路分组运输,每日行程八十里至一百里,三天内将洋面三十一万斤运到前方,车夫们二天不睡觉,仍兴奋地说:“见到咱们好几个骡子拉一门大炮,我这骡子也有劲了。”当洋面送到地方时,战士们说:“后方这样关心,把火磨的洋面很远的送来了,我们一定要活捉住高鸿基来报答你们。”
[又讯]冀中党政军民于六月十一日组成前线慰问团后,十三日由区党委吴秘书长、行政公署曹秘书主任,偕同各部门代表十余人赶赴前线劳军。计有边款三千万元,饼干一千二百斤,纸烟七百四十条,毛巾二百五十打,背心二十多打,肥皂二百八十打,暑药、火柴各数千包。
(原载1947年6月18日《晋察冀日报》)
解放沧县之战
渤海两万翻身农民参战
动员大批担架车辆上前线
[新华社山东二十四日电]解放沧县之战中,渤海一分区翻身农民,四天内有两万个民兵民夫,一千副担架,三千辆大车,二百个干部勇上前线。尤其在沧县星夜赶修两条公路,保障数千辆大车顺畅通行,运去粮食弹药,拉回胜利品。
(原载1947年6月26日《晋察冀日报》)
【历史回眸】
攻克沧县城片断
柴景田
青沧战役的发起。解放战争进行了8个月后,国民党军队到处损兵折将,被迫放弃对我全面进攻,改以重点进攻,以求挽救其败局。但事与愿违,国民党军主力团猬集于其重点进攻地区,而在全局则暴露了空虚,为我大量歼敌创造了条件。晋察冀军区遵循“寻求战机歼敌有生力量,行大踏步的进退,不拘一城一地之得失,主动作战,先打薄弱之敌,后打强大之敌,调动敌人个个击破之”的方针,于1947年5月初,夺取了正太战役胜利后,“萧龙部”(即以旅长萧应棠、政委龙道权姓氏为代号的晋察冀野战军第二纵队四旅,文中郑钟部、杨刘部、齐刘部,为以团首长的姓氏为代号的该旅所属各团)随纵队主力进至安平、饶阳地区,利用战役间隙进行休整。总结战斗经验,进行河川、沼泽地攻坚战斗训练,修补渡河、攻坚作战器材。此时,东北民主联军发起了夏季攻势,华北敌军企图抽兵驰援。晋察冀军区为保障东北民主联军夺取夏季攻势的胜利,挥师东进,直接出兵威胁天津,拖住华北之敌,发起了青沧战役。
攻克沧州,全歼守敌,是青沧战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沧州为天津之敌的南部门户,是伸向我解放区的一个盲肠式毒瘤的顶端,紧靠运河,城周围池沼较多。守敌多是国民党收编的伪军,老百姓称之为“铁杆汉奸”的保安第六总队及附近各县反动地主、汉奸、土匪武装——“还乡团”,共约7200余人。晋察冀军区第二纵队奉军区命令会同渤海军区主力一部负责攻克沧州全歼守敌。“萧龙部”奉纵队命令指挥渤海一分区沧县独立团担任扫除外围之敌,而后配合纵队主力合攻沧州城。
具体战斗部署。6月9日我部进到沧州东南、津浦路东肖官屯附近地区。“萧龙部”首长组织营长以上指挥员实施现地侦察,就地分配战斗任务。决定以“郑钟部”附山炮一门,攻歼王希鲁、曹庄子之敌,“杨刘部”附九〇野炮一门,攻歼于家场、祝庄子、于庄子之敌;渤海一分区沧县独立团攻歼舞来河之敌,并以一部兵力于张家场阻敌逃窜。上述任务明确后,立即进到沧州城以东孙庄子、鞠官屯、八里屯一线,构筑工事,阻敌东逃。并于三里庄至车站一线准备随时投入攻城战斗。
外围战斗。6月12日发起总攻,“杨刘部”16时首先渡过捷地减河控制渡口,掩护工兵架桥,24时该部即向祝庄子方向攻击,同时“郑钟部”由张家坟、于庄子间渡河,歼灭杨官屯至王希鲁、刘辛庄等守敌后迅速占领了曹庄子;“齐刘部”22时由张家坟以南渡河,向逃往捷地之敌发起攻击,于13日1时占领捷地车站,守敌龟缩于核心工事顽抗,我组织山炮、迫击炮支援步兵冲击,至5时全歼守敌,同时以一部兵力配合青沧交县大队全歼娘娘庙守敌。至此,敌外围防御全部为我摧毁。友军部队亦先后扫清外围,我军直逼城垣,准备会攻沧州城。
攻城战斗。我军于14日冒着敌人炮火,头顶倾盆大雨,通过河流、沼泽泥泞地带逼至城垣。“萧龙部”主力集结于城东,担任阻歼突围之敌,并以“郑钟部”的两个营由新东门南200公尺处,配合友军攻城。当时六旅于城西,五旅于城南为主攻方向,渤海军区主力于城西北和城北实施突破。14日12时,炮兵开始试射,“萧龙部”先于纵队主力发起攻击,以诱敌判断我主攻方向发生错觉,吸引敌兵力火力为友军登城创造有利条件。19时发起总攻。在我炮火猛烈轰击下,步兵迅速登城。敌猛烈反扑均被我击退。此时全城守敌开始混乱,萎缩一团。20时,敌组织一部兵力由新东门向东北方向突围,“萧龙部”主力按原定方案围歼突围之敌。敌遭我猛烈打击后,开始动摇,部分敌军放下武器;继续顽抗之残敌,至15日6时被我全歼。“郑钟部”与友军同时突破敌城垣防线,进入城内会同友军全部歼灭城内守敌。至此,战斗胜利结束,沧州古城回到了人民手中。
沧州城的攻克,冀中区、渤海区人民,从给养物资供应、战场运输,到伤员救护等,全力以赴支援了作战,使我部队在倾盆大雨、泥泞池沼地带作战减少了许多困难,保障了战勤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了作战的胜利。
青沧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队13000余人,其中“萧龙部”歼敌两个大队。青沧战役的胜利,拖住华北之敌不得东援,直接配合了东北民主联军的作战,且迫敌由平汉线急调十六军及四十三师援津。这又为我驰骋平汉线进攻敌人,歼灭敌人创造了条件。“萧龙部”随纵队主力向保北进军,执行新的作战任务。
(作者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九军后勤部部长)
难忘兴济攻击战
胡立达
今年(指1997年)是青沧战役兴济攻击作战胜利50周年,作为当年主攻营的营长,很想写篇回忆文章以作纪念。选择1997年来写,除此意义之外,还因为这个不平凡的年度大事繁多:香港回归、建军70周年、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恰逢本人80 大寿。谨以此文,略表心意。追忆当年,更觉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1947年6月12日,青沧战役在津浦铁路陈官屯至捷地全长86公里的战线上同时展开。我所在的部队奉命攻打兴济镇,拔掉天津守敌设置在津浦路北段的这一重要据点。
兴济虽是一个千户人家的镇子,但地形复杂,易守难攻。镇东、南及东北三面为湖沼地,镇西紧靠运河,只有镇的西北角地形较开阔。环镇有一道4米高的土围墙,围墙外挖有深、宽各3米的水壕。敌人在围墙高处设有3层碉堡,围墙腰部掏有多处射击孔,墙外还筑有地堡,火力可控制镇四周及各要点,并设有铁丝网、鹿砦、水壕等障碍。镇内守敌为国民党河北保安第八总队司令高鸿基部1200余人把守,他们装备有日、美式精良武器,凭借有利地形、坚固工事,曾狂妄地吹嘘:北平、天津可破,兴济不可破。
为确保胜利,部队出发前,朱德总司令亲临部队,鼓励大家一定要打好这一仗。
部队从平山出发经夜行昼宿,我团于12日19时进至兴济镇北侧一华里处时,突遭运河堤高碉火力阻击。团长命令我营攻歼该敌,其余部队继续前进。受领任务后,我派八连在两挺重机枪掩护下向高碉发起冲击,经过一个多小时战斗,攻克了高碉,保证了主力迅速进入预定位置。
14日10时,部队按预定时间发起攻击。此时,担负主攻任务的一营和担负助攻任务的我们三营,同时从镇北和镇西北发起冲击。我营九连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怕流血牺牲,前仆后继,经激烈战斗,从西北角跃过铁丝网、鹿砦、水壕,炸毁了围墙外的地堡,并突入镇内一个排。一营的二连也抵进北门,攻克了高碉。敌见镇北侧被突破,由高鸿基亲率400余人疯狂反扑,双方激战两个多小时,因我后继部队遭敌火力阻击无法前进,第一次冲击被迫中止。主攻分队和我营九连伤亡较大,300多名战士为国捐躯。二连一排的7名战士和九连一个班的同志因敌封锁无法撤回,他们利用地形与敌对峙,巩固占有的阵地。这时,我看到紧贴着运河边有一眼老百姓提水用的井,地形较好,便将营部前移此处,架起电话,作为营指挥所。旅团首长也来到这里,并召集各营主官部署下一步打法。天上下着细雨,敌人的反击从未间断,妄图夺回已失的阵地。情况非常紧急。旅团首长考虑我营和一营伤亡较大,想让二营做主攻分队。求战心切,我想,我营九连已经打开了缺口,清除了障碍,情况比较熟悉。若重新组织攻击,能够巩固阵地,并突破敌之防御,像一把尖刀刺入敌之心脏。我便主动要求担任主攻营,并解释我营主攻利大于弊。团长马卫华问我能用多少时间完成冲击任务,我回答:“一个小时。”旅长李湘说:“行,但你要保证完成任务。”我说:“我保证完成任务。”重新部署之后,我们三营作主攻营,继续从镇西北角突破;一营改为助攻营,继续从北门攻击;二营仍作预备队,随我营之后,随时准备投入战斗。两个炮兵连配属我营,由我直接指挥。受领任务之后,我针对突击地段狭窄、敌设防严密的特点,为增强连续突击能力,将全营(欠七连两个排)编为4个突击队,八连为第一、二突击队,九连和七连一个排为第三、四突击队,七连另外两个排,在营主力左侧实施助攻,我带重机枪连进行火力掩护,每个突击队都由连级干部率领,编有爆破组、架梯组、火力组,配轻机枪3挺、梯子两个、炸药两包、每人携带手榴弹10枚。第一突击队除火力组外,每人携带冲锋枪一支。我这样想,由火炮的轰击,重机枪的掩护,各突击队一路队形,梯次进攻,第一个打垮了,第二个接着上,第三个做准备……在一小时内完成任务是不成问题的。14 日15时,第二次攻击开始了,我首先用电话指挥炮兵连照着突破口,瞄准敌碉堡射击,连射6发炮弹全部命中目标。随即八连指导员刘东起挎着负伤的胳膊,率领第一突击队利用炮火射击的掩护,成一路队形沿河堤迅速接近敌前沿,将围墙外高碉底部炸毁一个角,碉堡内顿时停止了射击。第一次攻击时隐蔽下来的九连一个班的战士一起投入了战斗。梯子组趁势架梯越墙,突然敌火力复活了,我梯子组人员大部伤亡。在这紧急时刻,火力组一战士挺身而出,勇敢地冲入碉堡内,拉响了两枚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我及时抓住战机,命火炮轰击敌围墙,炸开了一个缺口,第一突击队迅速突入镇内。八连长李世杰率领第二突击队随后突入。接着,我及时率领重机炮连抢先赶到围墙缺口处,布下火力网,防止高鸿基部队反扑。果然,敌见防线被我突破,以一个连的兵力进行疯狂反扑,企图封闭突破口,阻我后继部队冲击,断我突击队后路。我当即命令密集的火力狠狠迎头痛击反扑之敌。此时,一、二突击队仅剩的30余人顽强地与反扑之敌战斗,三、四突击队及时突入镇内,配合一、二突击队迅速歼灭了反扑之敌。全营突入镇内之后,我命令各突击队抓紧抢修工事,巩固阵地。八连突击队向南,七连突击队向东,顺寨墙各扩大3至50米,占领有利地形,阻敌反扑,保障后继部队攻入。与此同时,第―次攻击后坚守在阵地上的二连一排白国华等7人,乘炮火硝烟一举攻占了北门内碉堡,并顺势沿大街向南进攻,一营主力遂相继突入镇内,预备部队二营也随我营之后从西北角围墙缺口处攻了进来。我即让大家参加巷战。在二营从大街上往纵深冲击的同时,七连、八连从侧翼向两面发展,协同歼敌。与此同时,旅首长亲自指挥兄弟部队从镇南突入镇内,围歼作战,激战至19时许,兴济守敌大部被歼,高鸿基率数十人骑马向东南突围,企图逃窜,被我兄弟部队截歼大部。至此,整个战斗胜利结束。共打死和俘虏敌兵1200余人,缴获迫击炮4门,各种枪支1700余挺(支),掷弹筒16具,炮弹125发,子弹4万余发。兴济镇的解放,拔掉了敌之重要据点,使冀中解放区和渤海解放区连成一片。运河和铁路沿线的人民群众欢欣鼓舞,称赞我们铲除了高鸿基这个祸根,今后可以过上安生日子了。
兴济解放50周年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兴济镇的建设也有了飞跃发展。在我们享受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听党的话跟党走,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告慰英雄之灵。
(作者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四军副参谋长)
在青沧战役支前中
霍文献
青沧战役胜利时,我在盐山(当时叫靖远)县高湾区工作,我支前大车队由王蒿生同志带领。我对全面情况不了解,只从大车队支前角度谈些片断情况。
一、首战告捷芦北口,再胜援敌三个团
1947年6月中旬,青沧战役主战场战斗正在激烈进行的时候,阻击战开始了。
大芦北口位于天津市南30公里,是天津国民党军队的前沿哨所,有一个营的兵力驻守。
小王庄(现属天津市)位于马厂减河南岸,距天津市约60公里,这中间国民党设有芦北口据点,有名的团泊洼在这里,是一个积水地带,盛产芦苇和黑鱼等(有时我部队和支前民工在防地派人来此捉鱼吃),村庄极少。南靠我渤海区黄骅县。马厂减河西通青县、沧县国民党军队据点,东经朝守桥可达小站等地。小王庄水陆交通便利,是个咽喉,地势也很险要,如筑好工事,进可打,退易守,背靠广大解放区有纵横回旋余地,是阻击战理想的战场。我渤海一军分区1个团在此驻防,担负阻击天津援敌的任务。根据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青沧战役激战的同时,决定奇袭芦北口据点。支援该团,除我大车队外,还有许多担架队和挑担民工配合作战。
出发前的战斗准备,以连为单位进行动员,会场周围贴满了好多红绿纸标语。首先由连首长做报告,说明攻沧打援的重要意义,揭露国民党军队的滔天罪行,分析敌我基本情况,对比有利与不利条件,坚定打芦北口的信心和决心。会后分班排进行讨论,所有战士情绪特别高涨,个个抢先发言,积极要求参战,提保证条件,呈交保证书,不打下芦北口,誓不罢休。声讨口号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这种场面我第一次见到。然后大家都在忙碌地擦拭枪支,清理子弹和上机油等。有的同志在小旗上写着:“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出发了,战士们迈着整齐而有节奏的步伐,浩浩荡荡向北急行军,队伍呈现雄赳赳、气昂昂的气概。小王庄的兄弟姐妹们都拥上道旁夹道欢送!有的老乡操着本地口音和熟悉的战士们打招呼说:“欢迎你们打了胜仗快回来!”战士们都齐声回答说:“好!”离开小王庄往北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卫南洼,人烟特稀少。在行军途中,文艺、卫生战士们穿插活跃在队伍中做宣传鼓动工作,“全歼蒋匪守敌,把这个钉子拔掉!”
近午夜时到达芦北口,敌人惊叫:“干什么的?口令?”突然,战斗的第一枪打响了,我军按战斗计划部署进行,各营连分头前进包围敌人,敌人居高临下,火力足,打得很顽强。枪炮声响成一团,经数小时激烈地战斗,终于打开了缺口。我军蜂拥而进,全歼守敌,芦北口解放,缴获了大批战利品,这时我大车队随军进去抢装快装主要战利品,胜利而归。
不料于次日拂晓,突然接到上级传来的命令:“速撤出芦北口,经原路返回小王庄。”部队又出发了。在折返的途中,和来时大不一样了,虽然打了个大胜仗,缴获了许多战利品,但由于一夜没睡觉,又渴又饿又困,队伍缓慢地行进,只有个别同志交谈战斗经过。不少同志东倒西歪边走边打瞌睡。下午一二点钟才到达小王庄,住下后,还未来得及休息,忽然传来天津敌人3个团已出动南下进犯的消息。这时我军克服种种困难,立即投入紧张的战斗准备,准备以少胜多,狠狠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待我刚做好准备还未来得及休息,敌人3个团到了,他们在马厂减河西洼里边修筑简易工事和掩体,边向我军阵地猛烈开炮,企图把我军全歼在小王庄战场上。双方经过多次激烈地战斗争夺,敌人未能前进一步。死尸和伤员不断地往下抬。我军阵地岿然不动,且愈战愈强,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冲锋。此时,敌人处境特别困难,不得已而狼狈逃窜。小王庄战斗宣告结束,有力地支援了青沧战役。
二、解放区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前参战
盐山县高湾区(现属海兴县)于30年代初期建立党组织,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解放区。1944年我军把刁庄敌伪据点拔掉,全区解放。根据上级指示展开了减租减息雇工增资40天群众运动,土地复查,划阶级定成分等群众运动。同时建立健全村政权,成立农会、妇救会、民兵组织、姐妹团、儿童团等群众组织。拥军优属等工作搞得非常活跃。1947年二三月间,党委提出:“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物有物,一切为了支援前线”的号召,开展了全县大拥军,在“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号召下,全区共有1000多名青年报名参军,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
1947年6月中旬,翻了身的农民听说要打沧州,可高兴啦,奔走相告,争先恐后报名要求参战打沧州。翻身农民的政治觉悟空前高涨,为了保证既得的胜利果实,积极参加支前工作。这时全区近80个行政村,为合理负担大车的分配,一般的中小村,每村出1辆,个别的大村出2辆,共计近百辆,按6个乡的建制编为大、中、小队,中队的负责人经区研究,指定专人负责,并造好花名清册,要求带足粮草和锹镐绳索等工具,通知按时到高湾区公所门前集合报到,到齐后按册点名整队出发。到达目的地后要求和部队一样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奖惩严明,立功者受奖。从高湾出发,行程100多公里,经羊三木、吕桥直达部队驻地小王庄,首尾相距数十里的大车队,沿路老乡都以喜悦的心情,既欢迎又欢送,住下也热情照顾。到了小王庄,部队很快给安排了任务,待出发时分到营连执行任务。在10多天的时间里,随军参加了芦北口、小王庄两次战斗任务,和战士一样在一个战壕里同生死共患难。在行军途中,既拉伤病员,又载胜利品和慰劳品,保证了前线的应用物资,任务完成得很出色。行军时车无一损坏,人无一掉队,人畜均好,无一伤亡。任务完成后凯旋高湾区。
三、缅怀周延胜烈士
周延胜同志在芦北口战斗中,光荣地牺牲了,我们永远纪念他。
周延胜1928年生,是盐山县赵村(现属山东庆云县崔口镇)人。其堂叔周之臣同志于1940年入党参加革命,1945年在该村任教员兼村党支部书记,对周延胜经常进行革命教育,因而他的政治觉悟提高很快。他兄弟五人排行老三,身材魁梧,忠诚老实。1945年在村抗初念书时,经常和同学们给我政府秘密传递情报。1945年7月他报名参军后在盐山县高湾区任交通员。不久,他被派到渤海军区一军分区卫生训练班学习。他勤学苦练,成绩甚优,团结同志,助人为乐,多次被评为模范。一年后,他到十七团一营当卫生员,随军作战。他不怕牺牲,奋勇抢救伤员,部队每到驻地,他不顾疲劳为伤员烧水洗脚。1947年6月中旬在芦北口战斗中,他负了伤,坚决不下火线,继续为伤员包扎伤口,在卫南洼长达30公里行军途中,他躺在担架上,终因伤势过重流血过多,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我与周延胜同志是同村邻居,彼此关系很好。我过去不知道他在该部队工作,从小王庄出发不远在北上行军途中忽然见到了,一见面非常亲热握着手边走边谈,他个子长高了,穿一身黄色的军装,一边带手枪,一边背着红十字卫生药箱,非常精神,因他任务忙不容多谈,分手后他又跑步前进在浩浩荡荡的队伍中。在芦北口战斗结束后回小王庄的路上,有的战士在议论:“小周真勇敢,挂了花不下火线,继续给伤员包扎……”我接着追问小周的名字叫什么,对方回答——周延胜!这时担架队在前,大车队在后,我嘱咐同志们代劳对大车队照顾一下,我便速向前去找周延胜。担架队正稍微休息,11点多太阳正是炎热时,在一副担架上看到了脸色苍白的延胜同志,嘴里发出微微的声音:“不要紧,就是渴……告诉家里大人不要惦记,我好了回家去看看……”。分手后,到小王庄一打听才知道周延胜同志牺牲了!万万没有想到与周延胜同志在路上是最后的一面。我心情十分悲痛!
适值沧州市党、政、军机关和人民于1987年6月15日隆重举行庆祝“青沧战役胜利暨沧州解放四十周年”纪念活动,我在此以诗怀故:“延胜吾好友,血洒芦北口,人民怀念你,浩气贯五洲。先烈捐躯日,迄今四十秋,祖国江山改,英灵壮志酬。”
(作者曾任国家城乡建设部机械局副局长)
【忆昔话往】
我家曾为黄骅保存过重要文件
林景龙口述 武金琢整理
今年6月30日,是革命先烈黄骅牺牲75周年纪念日,在这个难忘的日子里,使我不由得想起了父亲经常向我们讲述的黄骅烈士的故事。
我的老家是海兴县苏基镇大梨园村,父亲叫林贵彬,2015年去世,享年89岁。生前,他经常给我们兄妹几个讲述黄骅曾经在我家住过,以及我们全家冒着生命危险为黄骅藏匿重要文件的故事,教育我们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革命意志,完成他们未竞的事业,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积极贡献。老人每当讲起这段故事的时候,总是既感到自豪,又显得心情特别沉重,自豪的是把黄骅曾经在我家住过引以为荣,心情沉重的是对黄骅的牺牲感到无比的悲痛。
听父亲讲,那是在1943年发生的事情。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其残酷的日子,日本鬼子对华北地区进行疯狂“扫荡”,实行惨无人道的杀光、抢光、烧光“三光”政策,老百姓终无宁日,经常逃荒,有的流离失所,甚至被杀害。为了抗击日寇,黄骅奉命在冀鲁边一带区域领导抗日,通过组织武装,发展壮大革命力量,与日寇进行游击战争。
就在这年年初,天气还没有变暖,时任军区副司令员的黄骅奉上级命令,率八路军某部驻扎在我村和附近村庄,进行队伍休整,准备迎接新的战斗。司令部就设在我村,指挥机关设在我家,黄骅与其夫人住在我家西房间。听父亲讲,黄骅之所以选择住在我家,是因为我二大爷也参加了八路军,是抗日家属。黄骅是南方人,长的英俊潇洒,说话总是略带微笑,和蔼可亲。他对我们全家非常热情,经常与战士们一起帮助我家挑水、磨面、扫院子,亲如一家。父亲那年16岁,非常敬慕黄骅,在黄骅不忙时就凑上去说几句话。父亲讲,黄骅每天忙于开会、听汇报、看文件,工作非常紧张。黄骅的夫人比黄骅同志稍矮一点,爱看书,主要照顾黄骅的生活。他们外出开会或巡查,都是骑着战马行动。
部队大约在我们村一带休整了一个多月。突然有一天晚上,部队接到命令,紧急集合,向村北撤离。由于部队行动紧急,黄骅的一些重要文件来不及带走,就深情托付交给了我爷爷,要求严密藏匿,丢了性命也不能丢文件,待有机会再派人来取走。我爷爷和我父亲满口答应了下来,表示宁死也要为部队保护好这些重要文件,请首长放心。当晚,爷爷和我父亲提着圈灯,把文件装进一个铁桶里,外面又裹上麻袋,埋在了家中一间草屋子里,上面垛上了草码子。
第二天天还未亮,一大群日本鬼子闯进了我村,到处搜查,盘问八路军的去向,群众都说不知道。几个鬼子来到我家,翻箱倒柜,用刺刀刺草码子,试图想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折腾了一阵子,结果一无所获。爷爷和全家人看到日本鬼子离开我家后,才长长地喘了一口气,使一颗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在这之后,我爷爷和我父亲天天盼着八路军来取走这些重要文件,可是很长时间听不到黄骅和部队的消息,心中特别着急。为了保护好文件,我爷爷和我父亲每天都要查看几遍草屋子,看看是不是安全,一有风吹草动,夜间都要起来查看一下,生怕出了问题。
大约过了几个月的时间,黄骅的警卫员和几位战士来到我家,说要取走黄骅留存的重要文件。我爷爷和父亲立即把草屋子的草码子搬开,把装在麻袋和铁皮桶子里的文件,原封不动地交给了来取文件的几位战士。看到文件丝毫未损,一件不缺,黄骅的警卫员和几位战士非常高兴,连声道谢。我爷爷说:“咱们都是一家人,这是我们抗日家属应该做的,不用客气,只要能全部交到你们手里,我们就放心了”。但说是说,爷爷和父亲后来每当提起这件事想来就感到后怕,因为是冒着生命危险把文件保护下来的,一旦让日本鬼子发现了,恐怕一家人的性命就难保了。
这天正值中午,我爷爷让家人给几位战士做了一锅小米饭让他们吃。就在吃饭间,警卫员讲述了黄骅在大赵村被叛徒冯冠奎杀害的消息:1943年6月30日,根据边区党委会议精神,黄骅在大赵村召开侦查工作会议。下午6时许,军区手枪队长冯冠奎带人闯入会议室,当场枪杀了黄骅等五名领导干部和两名警卫员,其他同志负重伤,随及,冯冠奎等人逃跑。听到这个消息,全家人感到非常震惊,万分悲痛。饭后,爷爷和父亲含着眼泪送走了取文件的几位战士。
事情过去了几十年,我家一直保存着为黄骅藏匿文件的那个铁桶子,我清清楚楚地记得,上面写着“美孚”两个字,母亲多用来存放粮食。直到2008年,黄骅市有关部门知道了黄骅在我家曾经住过的这段历史,专门派人来了解情况,并且征求我父亲的意见,取走了当年为黄骅藏匿文件的那个铁桶子,说是要作为革命文物存放在黄骅烈士纪念馆里。
黄骅在我们家住过的故事,由我爷爷和父亲讲给了我们,一讲就是几十年,然后我们几位兄妹又不断地讲给我们的下一代听,成为全家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后来我们对黄骅的革命事迹了解得更全面了,对下一代讲起来内容更加丰富。黄骅的故事我们还要一代又一代地讲下去,让革命先烈的革命事迹代代相传,成为激励前进的一种力量。
(林景龙系海兴县卫生局原局长、武金琢系市政协原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