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摘编】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进行了阐述。
他说,全党要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
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四、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五、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八、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九、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十一、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必须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立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十二、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必须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和文化往来,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十三、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十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三严三实”,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习近平指出,以上十四条,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全党同志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习近平强调,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党史珍闻】
中共七大将“党团”改为“党组”
我们党党组的组织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1925年1月召开的党的四大,当时称“党团”。党的四大通过的《对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明确规定,“吾党在国民党及其他有政治性质的重要团体中,应组织党团,从中支配该党和该团体的活动。”中共五大通过的党章将“党团”单列一章。
中共七大将“党团”名称改为“党组”,这是第一次开始有党组的正式名称。1945年6月11日,中共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九部分为“党外组织中的党组”,对党组的设置、任务、领导机构以及与同级党委的关系做出了规定,主要内容是:第一,在政府、工会、农会、合作社及其他群众组织的领导机关中,凡有担任负责工作的党员三人以上者,成立党组。党组的任务,是在该组织的领导机关中指导党员为加强党的影响、实现党的政策而工作。第二,党组设书记1人,党员人数超过10人的党组,设党组干事会,担负经常工作。党组干事会及书记,均由所属党委指定。第三,各级非党组织中的党组,服从各该级党的委员会的领导,并执行其决议。各级党委的会议,需要吸收重要党组的负责人参加。这标志着中共党组制度正式建立。
党组制度是我们党从国情出发创造的一项重要制度,是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的重要途径。2015年,党中央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这是党组工作方面一部基础主干党内法规,是党组设立和运行的总依据总遵循,并于该年6月1日实施,这标志着我们党的党组工作进入新的阶段。
【岁月回眸】
沧州化肥厂的发展历程
周晓峰
上世纪70年代初期,经毛主席圈阅,周总理亲自批准,我国从荷兰、美国引进了13套大型化肥装置,经多方争取,其中一套落户沧州。
一
为加强沧州化肥厂的建设,1973年6月,成立河北省沧州化肥厂建设指挥部,地委副书记、地区革委会副主任阎国均任主任。7月29日,地委召开筹建沧州化肥厂动员大会。1974年1月2日,地委召开了沧州化肥厂开工誓师大会。于是,在沧州北郊一片乱坟岗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开始了兴建沧州化肥厂的大会战,至今流传着“八名老人建大化”的感人故事。他们用最为原始的劳动工具,肩挑手推,一筐土,一车砖,勤劳智慧的建设者们靠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双手举起千斤重担,双脚走过春夏秋冬,不分工种、不分男女、不挑工作轻重、不分昼夜地勤奋劳动,夯实地基,竖起高高的钢架,紧固好一颗颗螺栓,焊接好一条条管线,安装好一台台机器。
巨大无比的造粒塔到达天津港,大大超出了当时卡车的运力。又是敢啃硬骨头的建设者们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加班加点研究运输方案,改造机车,短时间内,制造了中国第一辆载重400吨大型公路平板车。这在当时来讲,就是创造了一个奇迹。当装载着造粒塔的百米长车驶进沧州,万人空巷,人们纷纷走上街头,一睹这辆庞然大物的风采。那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也是沧州化工发展史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靠着建设者们顽强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 1977年4月4日成功实现首批尿素产品下线。沧州化肥厂的建成投产填补了沧州化工行业空白,拉开了沧州化工发展的帷幕。
二
随着沧州化肥厂不断发展,设备升级改造,提高生产工艺与自动化控制能力,产量和质量达到了较高水平,产品效用良好,受到广大用户的认可,销路通畅。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沧州大化迎来一个辉煌时期,老百姓也把化肥厂称为“沧州大化”。企业生产稳定,产品畅销紧俏,白天厂区里人来人往,机器轰鸣,一片繁忙的生产景象,夜晚灯光通明,宛若灿烂星河,成为企业和职工的美好记忆。
沧州大化安全生产十多年无事故发生,除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一年一次的大修功不可没。大修历时一个月,这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当装置设备停运,置换交出,泄压检修,各种突击队的红旗插满生产装置上,预示着检修工作细致进行。大批检修人员进入厂区,各司其职,分片包机,大型机车吊起巨大的罐体,拆检螺丝,分解设备,清洗零件,上千人同时劳作,场面蔚为壮观。机车的轰鸣声和着指挥的号子声、口令声,在手机还没普及的年代里,口头传话成为一大特色。高塔上电弧闪闪,几十米高的罐体被吊起放倒在地面上,有人钻进去打沙清扫铁锈,检修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繁忙。检修饭菜丰盛而又充足,企业的后勤保障工作完善到位。职工们积极性非常高,都抢着干活,争着干活,边工作边沟通,群策群力现场解决问题,共同提高技术水平,拉近了彼此感情,那也是沧州大化职工幸福的时光。
企业产品畅销,效益蹿升,职工的福利待遇也十分优厚,远高于沧州其他单位职工的平均收入水平。在大化上班成为一家人的荣耀,如果是双职工那小日子更是不得了。此间,沧州大化在抓生产的同时,加大了对企业附属设施的建设力度,盖宿舍楼,兴办企业幼儿园、小学、中学、技校、医院、浴室、冷库、俱乐部等等。逢年过节,发放生活副食、生鲜肉食,数千名领取节日物品的职工们把红卫街挤得水泄不通。每年定期配发工作服,春夏秋冬四季工作服样式新颖,质量上乘,受到职工的交口称赞,大大提高了企业形象。单位分房是职工们的最大福利,只要拿到结婚证,经申请一定会分到房,大小面积不一,并且发放一套液化气灶具,这在当时可是稀罕物。另外,水电暖费用低廉,并且部分费用由企业承担,孩子上幼儿园、小学、中学、技校享受学费和录取分数方面的优惠,大大减轻了职工的负担和后顾之忧。
企业为职工提供贴心的服务,让职工们不出企业大门,就可以解决衣食住行的全部问题,上学就业就医全覆盖,而且职工享受价格优惠,提升了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职工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就连自身的婚姻问题也迎刃而解。当时,只要一提是大化职工,无论男女,十有八九可以牵手成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建设,沧州大化建成了四个大型的职工生活区,职工发展到6000人之众,为此,市里还专门设立了大化岗亭,早晚高峰时,专门有交警指挥交通,疏导道路通畅,保证职工们上下班安全,成为沧州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沧州大化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烙印,计划经济时代,企业从生产到销售都由国家政策统筹,尤其像沧州大化这样大型国企更加受到国家政策的优惠,从原材料采办到产品销售,没有压力而言,再加上十几年不断技术改造生产工艺,提高自动化管控率,保证了生产装置长周期稳定安全运行,化肥产量和质量节节攀升,大化业绩一片飘红,沧州大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企业扩产增容,融资上市成为必然。有了雄厚经济效益的支撑,股票上市立即受到追捧,成为股市的一颗新星,也成为沧州化工行业的领头羊,给企业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大大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知名度,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三
到9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沧州市政府紧跟形势,根据自身地域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确定了打造北方化工城的发展战略目标,找项目,选地址,为实现发展蓝图不遗余力地努力工作。TDI项目就是当时市政府的重点项目,多重权衡之下,把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沧州大化。
TDI在当时的中国来讲,是一个空白点,许多人都不知道TDI是何物,该产品完全依靠进口。因为TDI投入资金大,生产工艺复杂,流程危险性强,产品毒性强,国内没有人敢尝试。沧州大化作为国有大型化工企业也从振兴沧州经济、提升自身行业竞争力的角度出发,以一个大型国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毅然挑起了建设国内首家TDI企业的重担。当时沧州大化发展TDI项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是沧州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企业本身有水平极高的技术和管理团队,以及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再者说,国内还没有类似的化工企业,天时地利人和,无形中增添了沧州大化的胜算。
沧州大化凭借多年积累的雄厚实力,资金到位,从全国大中院校招聘学生组建新的员工队伍,选拔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领导干部组成了管理班底,年轻的一代大化职工队伍就此集结,肩负起创新发展的重担。接着就是基建,一无图纸,二无技术,一片空白。历来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大化职工借梯上楼,大胆引进国外先进生产装置和技术,虚心学习,比学习,赛贡献。以车间、班组、岗位为单位,把学技术放在首位,每个人都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每一张图纸、每一个标识、每一个参数都被记在笔记本上,深深印在脑子里。到了装置现场,每一套管路,每一个阀门,每一个压力表和温度表,都烂熟于心,手指口出,对答如流。从项目立项,挂图倒排工期,现场安装设备,全体干部职工全身心扑在生产一线,“白加黑”、“五加二”成为工作常态。单机试车,管线吹扫,完成每一步,反复试验调试,对比数据,修正参数误差,完善技术攻关,解决实际问题,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全力建成TDI项目,不辱使命,为沧州大化和沧州市争光。不到两年时间,在沧州东北部郊区建厂投产成功,TDI生产装置流程全部打通,生产出合格的TDI产品,全厂欢欣鼓舞。沧州大化建成TDI项目,并生产出合格产品的消息从河北省传遍全国,在行业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填补了国内化工产品的一项空白,振兴了民族化工产业。正是沧州大化TDI产品的销售,让沧州大化成为了当时的一个热点,也提高了化肥产业的知名度。
沧州大化TDI产品的成功,给企业带来了巨额的经济效益,也极大地刺激了国内TDI行业,国内同行业纷纷投资兴建TDI产业,其中不乏像上海巴斯夫、甘肃白银这些实力和技术雄厚的企业。但作为国内第一家TDI生产厂家,生产稳定,产品优质率高,技术优势明显,生产经验丰富,一时间,沧州大化成为国内TDI生产培训基地,吸引大批同行观摩学习。沧州大化以开放的姿态,加大与同行的沟通交流,听取不同的意见,传经授道,同时完善自我,振兴民族工业,联手打造国产TDI产业,做大做强,提高国内TDI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随着其他省市TDI生产装置的开车成功,产量激增,生产规模扩大,国内市场形势一片大好,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进口TDI产品的份额。市场经济时代,供需市场变幻莫测,随着房地产、汽车制造业的萧条,TDI产品逐渐显现出下滑趋势,国产TDI产业本身技术设备落后,管理费用高,高能耗,重污染,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对比国外TDI产品价格低廉、售后服务到位的状况,我们被远远落在后面,处境艰难。特别是国外TDI厂家对中国TDI市场恶意倾销政策,更让中国的TDI市场雪上加霜。沧州大化在自身生产经营因天然气紧缺、化肥装置停气待产的危难关头,挺身而出,积极搜集资料,率先扛起对国外TDI产品反倾销的大旗,进行了长期艰辛的诉求之路。最终,国家商务部发布2013年第16号公告,对沧州大化牵头发起的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甲苯二异氰酸酯(型号为TDI180/20)反倾销做出终裁,认定被调查产品存在倾销,中国国内产业受到了实质损害,而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决定自2013年3月13日起五年,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TDI征收6.6%~37.7%的反倾销税。这是沧州大化代表国内产业继2002年4月首次对美日韩进口TDI发起反倾销申请、2004年12月提起反倾销期中复审、2008年联合国内同行企业提起反倾销日落复审相继获胜后,第四次联合国内同行业对国外进口TDI发起反倾销的又一胜利。反倾销的胜诉,大大提高了沧州大化的国内外的影响力,也反映出一个国有大型企业的强烈责任意识。
四
2007年的一场事故,人员伤亡,设备损毁,企业遭受了巨大损失。困境面前,沧州大化没有消沉,积极复产,做好职工队伍的思想疏导工作,重新树立新的工作目标,紧紧跟随沧州市政府建设渤海新区化工园区的宏伟蓝图,吹响东进的集结号。在辽阔的渤海湾重新点燃创业的火焰,一批批建设者开拔进驻新工地,在一片渺无人烟的荒滩上铸就新的梦想!
6个月的时间,500名沧州大化创业者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把近千亩的荒滩垫高了6米,打造出新项目地基。沧州大化从生产本身出发,从安全高度出发,积极开展与高校科研单位的广泛深入合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搞研发,严把质量关。管理上严格要求,操作上精益求精,两年时间内完成了10万吨TDI项目的投产成功,总产能达到了15万吨,位居国内TDI装置产量第一名。
2016年市场持续低迷,国家环保力度组合拳、重拳频出,大批重污染企业摇摇欲坠,沧州大化也陷入了长时间巨额亏损的沼泽,大化股票停盘,产品囤积,水电费亏欠,化肥装置停产,TDI装置运行周期长,状况频出,检修成本、原材料成本支出增加,仿佛所有的不利因素都相拥而至,不给企业一丝喘息之机。沧州大化的管理者从稳定员工队伍,强化生产安全管理入手,坚持生产装置不停,并且开始了前所未有的企业改革,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精简机构,调整工资待遇,合理配置优化人员层次,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能上能下,提质增效,大大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与工作效率,迎来了希望的曙光。
2017年后,TDI市场回暖,沧州大化TDI装置生产满负荷运转,TDI产品价格一路飙升,产品供不应求,抓住了先机,挽救了企业,拯救了上千名员工。大化股票重新上市,生产形势大好,短时间扭亏为盈,受到中国化工集团和市政府的高度赞扬。
栉风沐雨40年,作为沧州的龙头企业,从大型综合化工企业集团,国有独资企业,拥有烧碱、浓硝酸、双氧水、硝酸铵、铁狮牌尿素、飞狮牌TDI、合成氨等产品,可靠的质量和服务赢得了市场美誉。1996年工厂改为公司制,2006年10月与中化重组合作,经过大量的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实行产业升级,发展为全国重点的化肥、TDI生产基地。近几年,持续发展企业东进战略,依托渤海新区区位优势,海路交通优势,利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自身人才培养机制和技术、管理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发展步伐,提高TDI产品质量和规模扩大,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和地域,积极开拓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建立其上下游的产品产业结构链,发展绿色环保的循环经济体系。
沧州大化几代人薪火相传,不忘初心,与时俱进。尤其是近十年,企业改革开始了一系列的大动作,幼儿园、小学、中学与企业剥离出去,技校停办,所属职工按政策安置,后勤部分合并统一管理,人员分流,企业部室重新调整组合,人员重新定岗定编,高效管理、制度管人、相互对标、言出必果、行之有效的工作秩序建立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的局面营造出来,从而降低了管理经费,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TDI装置主业做大做强。
现如今,化肥装置停产了,曾经为沧州经济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老厂也要休息了……但是沧州人还喜欢把大化小学、大化中学、大化医院、大化俱乐部挂在嘴头上。试想,如果在沧州大化原址建造一个沧州化工纪念园区,原封不动保留生产装置,向后人宣讲企业的发展历程,也许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举措。
(作者系沧州大化聚海公司职工)
【忆昔话往】
八年从军梦
胡志通
我爱国防绿,我做梦都想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从1965年春在初中体检滑翔员起,到1972年冬我应征入伍,八年从军梦,终于梦想成真。卫国戍边,15载军旅生涯,我骄傲!我自豪!
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我羡慕军人,决心当兵,以军人的责任感自豪感报效祖国。两件事成为我心中抹不去的印记:1958年冬,在我外祖父去世月余,舅舅兄弟一人,抛妻舍子毅然参军入伍。母亲带我常去舅妈家,这在我的记忆中特别清楚。舅父成为我心中的偶像,崇敬仰慕,“当兵”光荣,至高至伟。第二件事,同样也是那年冬天,我老家的胡同南口胡云胜应征入伍,大门横方挂上了“光荣军属”,临街砖墙书写着“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尤其是去部队那天,村干部、村小学师生敲锣打鼓,呼“学习致敬”“当兵光荣”等口号。胡云胜佩戴大红绸花,雄赳赳气昂昂,在欢迎的人群中帅气精神,飒爽雄姿,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那年我8岁,从那时起我抱定长大了的梦想就是当兵,保卫伟大的祖国。从此,做起当兵梦……
1964年秋,我考上了初中,第二学期也就是1965年五六月份,中学一、二年级男生验滑翔员。“兵”、“军”那是我的梦,突来的喜讯令我手舞足蹈。更为高兴的近200名学生初检,50来名复检,十来人去沧州最后体检都有我,那时我好像就是滑翔员了,就是兵了,睡不好,吃不香,学习也有神,一梦又一梦,蓝天、白云、银机……,后来梦醒了,从第三关的“转椅”检测中刷下来。1966年初的体检就惨了,连去沧州都没轮上。1966年冬,由于“文化大革命”,我们是学生,社会上也没征兵。特别是动乱的岁月里,学上不成了,书读不上了,乱轰轰一窝蜂,我投笔从戎的梦更强烈更炽热了。
1968年春,学校开始征兵。18岁的我写了血书,做好了打起背包就出发的准备。教师同学们曾劝我说,凭你的学习成绩又是学生干部,继续深造,上大学报效祖国更好。我向征兵同志表示一定要当兵,那位排长对我讲“要一颗红心,两套准备”。那年月是很听话的,征兵的不住学校,我们见不到征兵的“人”。从军梦没有做成。
当年10月毕业,我回村第三天就接替出嫁的村姑教上了三、五年级复试班,那时没六年级,毕业班教学任务很重,村民希望很大。冬季征兵开始,我积极报名,书记不同意。就是他的主意,使得几个学生和家长找到我家,别不教他们了。家长们还去公社向部长反映了“情况”。我知道700口人的胡官庄,没有几个初中毕业生,能教课的更少,父老乡亲缺老师教育子女非常现实。那位村姑的婚事就一拖再拖,就是等着我毕业接班。教学更需要我,学生更需要我。
1969年底,我任职村民兵连长,秋冬时常参加县乡组织的“知青”有关会议,教学的事就有胡国春接替了。这使我来年当兵入伍有了好的条件,最起码村民、学生不阻拦了。冬季征兵开始,我带队体检,自己又是适龄青年,能接触到征兵同志,又认识更多朋友,上可混熟,下可说上话,梦可成真了。恰巧在那些天里,县上召开学“毛著”积极分子大会,闭幕那天,又代表与会同志向全县人民宣读倡议书。部队来河间接兵的驻县领导项团长应邀参加大会对我有印象,加深了认识了解。项团长对我很感兴趣,曾家访到我的家,基本上定了我这个“兵”。
会后不几天,又有我和十几位代表赴沧州地区参会,散会后县又组织了三个组在全县巡回演讲,我和景和的李耀田去卧佛堂等公社讲用。期间问题发生了:那时中苏战争一触即发,火药味极大,七亿人民七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全县的战备团成立,去西留庄公社驻防,一路行军“准备打仗”。我爷爷知道了,坚决不同意我参军。80岁的爷爷到公社和武装部长干了一架,还要在那上吊,事情反映到征兵同志,本已发来了入伍通知书,更改他人了。项团长还是愿我去当兵,又亲自来我家,父母同意,入伍通知书上我的名字又改了回来。晚上爷爷跑到村民兵许连长家又哭又闹,要吃老鼠药。连长到公社再次说明情况,最后也就否定了我。发生这些事,我不知不晓,只因我在60华里之外的公社做学“毛著”演讲呢。那时没电话,信息不灵,农村自行车都很少,交通不便,知道晚了,再有爷爷闹得凶,当兵的梦破灭了。
巡回演讲结束,我回到家,五雷轰顶,和爷爷来了个你死我活的“斗争”。你不让去当兵,我不吃不喝绝食。爷爷又急又疼,坐在板凳上对躺在炕上的我“央求”,“明年俺去公社给你报名,送你当兵”。梦又开始了……
又是新的征兵,1971年的征兵开始,公社领导、“斗批改”组长张同志对我讲,县革委会政治部有通知“村党支部成员中的适龄青年无特殊情况不上站体检”。我197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当选支委,进村党支部,任村民兵连长,正被“卡住”。我不信,也想不通,要看文件,领导同志训了我一顿,告诫“要听党的话”。听话是听话,但还是不坚信,骑上大铁驴,跑向县城,找到政治部军代表,讨了个没趣,组织上不让去体检,自己只好无条件服从。是否有文件,我没看到,后来我想或是有或是无,反正是领导的意图。后来进一步思想,是村工作需要还是爷爷闹的“余震”?可能都有。不管天崩地裂,海枯石烂,当兵的梦我一定做下去,直到成真。
这一年,我有了准备,自认为再如此下去,光有当兵的激情那是成功不了的。主要是我给在部队的舅舅多次去信,详尽汇报了“梦”的事,字里行间激情燃烧。我还省吃俭用跑了趟太原,非常适时,机遇大好。舅的邻居正是负责征兵的军务科姚科长。可能舅舅曾对他说过,那天我见到姚叔叔,他问了我的文化、工作、特长等情况,第二天又让我写了个学习心得。几天后在我返程时的饭桌上,首长们要我身体健壮,一颗红心,两套准备。明摆着是让我“待命”等入伍通知。那时的心情难以形容,喜泪交加,当兵的梦如愿了。“天生于我不为兵”。又因“九一三”事件,全国没有征兵。
公社领导、村中父老,还有父母亲、同学、发小和我说了许多话。如“别折腾了,干什么都一样”。“广播站工作挺好的,适合你,好好工作,有前途”。我听不进去,我要当兵!
1972年一年一度的征兵又开始了,那年我虚岁23,是征兵五个年龄的最后岁数。铁了心的我,当兵成否,在此一搏。
我已结婚,妻子读师范,她支持我,很照顾家,家中老人对我当兵百分之百支持;广播站工作添了新成员,力量壮大。我当兵的条件成熟,信念坚定,势在必成。谁知公社书记不同意我参军。怎么办呢?我找到闫书记求他答应,他不同意。和书记不能硬来软磨吧,他不吐口如何是好?况且就那么几天,时间不饶人。再过几天,“不同意”,那当兵就根本不成了。三十六计,哭吧!
我等到了书记下乡归来,跟他回到了又窄又冷的两间家属房内。已是七八点钟,我的事搞得书记没吃好晚饭。我坐在了迎门桌前的凳子上,他半依半躺在火炕的被摞边,闫书记的爱人怀抱女儿休息在炕头里边。我直言当兵事,说着哭,哭着说。“男儿志在当兵”,闫书记不言不语。沉默,又哭又说,你有千言万语,他有一定之规。桌上的闹钟已过12点,不能再拖了,拖延的结果将是当兵成泡影。我放声大哭,真心执著感动了书记,更感动了书记夫人,她为之动容并对书记说:“让他当兵吧,可别不让去。这么执著的年轻人到部队一定是好兵。”闫书记很受感动点头了,还给了笔记本,并在扉页上题字“把兵当好”。这如同“精忠报国”给我精神力量,激励我在部队在地方保家卫国,奉献自我。
我忘不了,1972年12月7日上午,我穿上了绿军装,在村干部和家人的陪同下,在公社驻地坐上拖拉机,夜宿河间一中,当晚在欢送新兵大会上,我代表千名新兵发言。凌晨乘坐卡车在沧州集结,登车北上。我参加解放军穿上绿军装,我走进红色学校扛起革命枪……
北国疆场,渤海前哨。十五年军营甘与苦,八千里路云和月,兵梦圆就。
我骄傲!我自豪!下辈子我还当兵!
(作者系河间市地税局原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