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珍闻】
周恩来总理的党组织关系在哪儿
虽然周恩来总理在党内的职务是中共中央副主席,但他的组织关系一直在西花厅党支部。在这里,他和邓颖超大姐以普通共产党员的身份参加基层的组织生活,同时又对这个基层党支部的工作给予了很多特别的指导。所有这些,都在时为西花厅党支部委员赵炜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到西花厅后,我就开始同周总理和邓大姐一起过组织生活,但因为周总理工作忙,很多时候的活动他都无法参加。相比之下,邓大姐倒是经常参加支部的活动,还经常给我们讲党课。周总理常为自己不能参加支部大会感到遗憾,但他却明确地告诉过我们,他在家时支部有活动一定要通知,有些重要的事情他一定要参与,比如党支部改选。可是,有时我们看到周总理太忙了,开会也就不通知他,有一次我就因为这事挨了周总理一顿批评。”赵炜说。
【本刊专稿】
感触河间后黑马张庄的文化穿透力
孙福军
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有很多普普通通的村庄,因为抗战的烽火而声名远播,因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有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工作战斗过而载入史册。河间市果子洼乡的后黑马张庄就是这普通村庄的代表之一。抗日战争时期,贺龙元帅率领八路军一二○师在这里设伏,痛击日本侵略军;解放战争时期,朱德元帅两次来到该村,先后指挥了青沧战役、石家庄战役等;时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的中共元老董必武也曾在该村调研召开会议。后黑马张庄不仅是见证风雨沧桑的战场原址,更是蕴含军民血脉基因的精神高地,是人们心中的不朽丰碑。
如今,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岁月不断在刷洗当年的伤痕与足迹,但那巍峨的“黑马张庄战斗纪念碑”,朱总司令、董必武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曾住过的庭院、站过的小屋,依然在向人们诉说着昨天的、今天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贺龙指挥的一二○师一部在这里设伏,痛击日本侵略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志气。
出河间,沿河肃路西行10里左右,在路南有一个小村庄,就是黑马张庄。历史记载该村建于明朝,当时村民贫困,全村仅有两户人家养牲口,其中一户养了一匹黑马,故取名黑马张庄。村名的由来还传说与大侠窦尔敦有关,说此处为窦尔敦养马之地,故名黑马张庄。现为前、后黑马两个行政村,均属河间果子洼回族乡,本村为后黑马张庄村,惯称后黑马村。
在村口,竖着一块“黑马文明生态村、政党仁德益庶民”大幅牌匾。穿过这个高大的牌匾,一条林荫小路直通村中。初夏的绿意十分可人,平坦的油漆路、直挺的小绿树,把小村隐藏在一片绿色之中。就在小路的一侧,矗立着一块纪念碑,碑的正面刻着“黑马张庄战斗纪念碑”九个大字,碑的后面是这样的文字:“1939年3月1日,八路军120师716团在河间城西黑马张庄高家坟设伏,袭击了下乡作恶的日寇,河间城内的日军曾三次增援,均被我击溃,此役歼敌130余名,缴获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一部。为牢记军民团结抗战之光辉业绩,弘扬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之伟大精神,特立此碑,以示后人。”
瞻仰着巍然耸立的石碑,回望70多年前那段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不朽传奇,犹如置身尘封已久的那个硝烟弥漫的岁月。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占领了武汉,中国的全民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日军为稳固后方,迅速调整作战部署,企图首先肃清冀中平原上的武装力量,加紧了对冀中抗日根据地的进攻。这样,冀中就成为日军攻击的重点。沧州处在冀中的腹地,自然成为日军进攻的主要目标之一。在这种情况下,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并提出在游击战争已经充分发展了的华北地区,主要方针是巩固已建立的基础,以准备新阶段中战胜敌之残酷进攻,坚持根据地。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示,肩负着巩固冀中、帮助八路军三纵队、壮大自己等三项任务,由一二○师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率领师直机关、师属第三五八旅第七一六团和独立一支队,于1月25日到达冀中,并在肃宁县的东湾里村召开了联席会议,统一了领导机构和作战行动。一二○师到达冀中后,在长途奔波、身体疲乏、环境生疏的困难条件下,在冀中军区部队的紧密配合下,从2月2日至3月1日,在肃宁县的北曹庄、大曹村,深县邢家庄、河间黑马张庄,连续4次伏击进犯的日伪军,取得了挺进冀中后的四战四捷。尤其是黑马张庄伏击战打得干净利索,打得大快人心,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冀中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为了佐证黑马张庄伏击战的一些情况,我用快捷的通讯方式,向河间市武装部的赵书杰、果子洼乡武装部长杨普照、黑马张庄村包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梁斌等同志了解情况,并查阅了一二○师战史等有关资料,关于那场伏击战的全貌渐渐浮现在眼前。
一二○师部队到达冀中后,军分区部队紧密配合一二○师部队行动,提供情况,同时配合一二○师侦察人员深入县城了解敌人兵力部署等情况。经过多次侦察把敌人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河间之敌,是八路军的老对手日军第二十七师团宫崎联队的吉田大队,约800余人;伪军是沧州保安队,约700人;敌人有一个炮兵中队3门山炮,另有通讯、辎重队各一部。河间以东之八里桥据点有敌人20余人;沙河桥据点80余人。此外,献县有敌300余人;饶阳有敌200余人。这些敌人总是单日出西门,双日出东门,每天早出午归,出路不走同一条路,骚扰的村庄也不重复。到2月28日,敌人已袭扰遍了周围的村庄,只剩下黑马张庄还未去过,很可能下一个目标就是黑马张庄。贺龙师长了解了敌人兵力部署和活动规律后,决定在河间城西黑马张庄一带打一场伏击战,任务交给了七一六团。
3月1日拂晓前,七一六团团长黄新廷、政治委员廖汉生率部进入伏击地区。第二营、第三营隐蔽设伏于黑马张庄;第一营待机于梅家店;军分区第三十大队位于达子房为预备队。早晨7点,河间之敌吉田大队步兵200人、骑兵20余人,带山炮1门、重机枪3挺,出西门,经堤口村、果子洼,向黑马张庄大摇大摆地开来。敌人的先头部队进入设伏圈100多米处时,一个缺乏经验的战士沉不住气了,忽然高声叫起来:“鬼子到了跟前了,还不快打!”这一下惊动了敌人,敌人便噼里啪啦向村里放起枪来。埋伏在村里的第三营轻重机枪一齐开火,一下子就打死打伤30多个敌人。其余敌人连忙向村北一个独立屋窜去,又被十连杀伤一部,敌人的后续部队随即冲上来,一部占领了村北的一片坟地,另一部展开向第三营进攻,被二、三营的交叉火力击退,也撤向了坟地。七一六团的迫击炮向坟地之敌进行轰击,掩护第七连向敌人发起冲锋。但由于敌人占据有利地形,七连攻击受挫。在七一六团向敌人发起攻击的同时,分区第三十大队第二营绕到管中堡侧击敌人,并派出一个连向河间佯攻,以牵制敌人,敌我双方形成对峙。
11点半左右,河间之敌出动援兵150余人进至果子洼,并不断向果子洼增兵,接着,一部向柳林村进攻,一部向黑马张庄进攻,均被打退。到下午2点,果子洼之敌又增加骑兵40余人,并继续向柳林进攻,再次被一营击退。河间敌人三次增援,连同原有敌人达450余人。黄昏后,七一六团和军分区第三十大队向敌人发起总攻,二、三营首先向村北坟地冲击。该敌支持不住向果子洼逃去,柳林附近之敌也窜回果子洼。各部队一起向果子洼发起冲锋,敌人死的死,伤的伤,余敌纷纷向河间城逃窜,各部展开追击,直追至河间城下。
担任佯攻任务的军分区第三十大队攻入河间县城北关,歼敌一部。到凌晨3点,战斗胜利结束,部队撤出城外。清点战果,这次伏击战共奸敌13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3挺、步枪60余支、子弹7000余发,还活捉了两名日本兵。
现在,黑马张庄人在当年八路军一二○师设伏痛击日军的地方修建了纪念碑,并将当年的那场伏击战的情况镌刻在纪念碑的背面,目的就是让全村人民永远不要忘记当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抗日武装英勇抗战的事迹;永远不要忘记当年全村人民是如何全力以赴支持自己的军队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动人情景;永远不要忘记军民团结御敌的桩桩往事。每年,学校的老师都要带着学生们来到这里祭奠英烈,讲战斗故事。有的时候,村上人有了矛盾、思想有了疙瘩,他们就来到这里,想想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献身精神,话不用多说,疙瘩自然就解开了。黑马张庄伏击战的遗址,成为村里进行爱国守法、明礼守信、传播文明的最有说服力的活教材。
解放战争时期,黑马张庄是冀中区党政军机关所在地。朱德总司令两次来到这里,先后指挥了“青沧战役” “石家庄战役”。
1947年春夏,解放军在全国各战场都取得重大胜利。为配合我东北民主联军的夏季攻势,牵制华北特别是天津企图增援东北的敌人,中央军委电令晋察冀野战军发起了“青沧战役”。为了打好这场战役,朱德总司令、聂荣臻司令员5月初来到河间,并于5月20日在黑马张庄召开县委书记、县长以上干部会议,部署“青沧战役”。当时沧州参加人员有中共沧县地委书记陈鹏、行署专员魏明和沧县、青县、河间县、建国县、青(县)沧(县)交(河)县、任(丘)河(间)县共6个县的县委书记、政府县长。朱德总司令、聂荣臻司令员在这次会议上分别作了指示。朱德总司令传达了中央打“青沧战役”的决定和具体任务。聂荣臻司令员对在这次战役中注意优待俘虏,注意宣传我党我军的政策,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要注意政治影响、群众影响等问题作了具体指示。6月10日14时,朱总司令又在这里召开冀中军区干部会议,指示“一定要贯彻打歼灭战的思想”。强调“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时,要注意:1、集中兵力主动作战。2、打敌之侧背,包围歼灭敌人。3、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消灭掉。此外,不但要有打垮敌人的威力,还要有压倒敌人的气势”。6月12日,青沧战役打响,我军参战部队为第二、三、四纵队,军区炮兵旅,冀中军区八分区和渤海一分区,在津浦线北起陈官屯,南至沧县捷地,全长88公里的战线上同时向敌人发起攻击,至15日,随着沧城被攻克,“青沧战役”胜利结束。此役共歼灭敌人13000多人,活捉国民党保警总队长、城防司令刘佩忱。解放了沧县、青县、永清,控制了津浦铁路80多公里,使冀中和渤海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同时,“青沧战役”拖住了敌人,迫使国民党刚从察南调到保定的第十六军紧急返回原地,原计划调往东北的九十四军四十三师被拖在天津,直接配合了东北民主联军的作战,打乱了国民党的华北、东北战略决战意图,实现了党中央的战略决策,为平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捷报传到陕北,6月19日中央军委、毛主席致电朱德、刘少奇、聂荣臻并转杨得志、罗瑞卿、杨成武:“青沧战役胜利完成甚慰。”6月29日,朱德总司令致电中共中央军委,赞扬青沧战役之所以取得胜利,“是打堡垒及攻城的战术技术都有相当的提高,能步炮协同及善于使用炸药,能迅速秘密组成”。
青沧战役胜利后,1947年11月1日下午8点钟左右,朱德总司令乘中型吉普车第二次来到河间黑马张庄村,这次,朱总司令在这里居住将近20天,直到11月19日才离开。在这里,朱老总指挥了“石家庄战役”。石家庄战役从11月6日拂晓开始,到12日,仅仅用了6天6夜,解放军晋察冀野战军杨(得志)罗(瑞卿)兵团(即二、三、四纵队)在有关地方部队的配合下,就攻克了第一个敌人设防坚固的大城市石家庄,全歼国民党在石家庄及外围的敌人2.4万余人,缴获汽车280辆、坦克9辆、炮99门、机枪674挺、车头40个、铁甲车车厢数十列。俘敌12师师长兼石家庄警备司令刘英,开创了人民解放军攻占大城市的先例。胡锦涛在2006年12月1日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讲到:“朱德同志亲自指导解放石家庄战役,为组织夺取大中城市的攻坚战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朱德纪念馆中也写到,“在解放战争中,他(注:朱德)亲临华北前线指导作战,取得了清风店、石家庄战役的胜利,开创了攻克坚固设防城市的先例”。
石家庄战役后,朱总司令受党中央、毛主席委托,就冀中地区的经济、教育、军事、土改复查后农民生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查了解,为建立新中国制定有关方针、政策准备了第一手资料。更令人难忘的是,朱老总在百忙之中于11月14日、16日两次召开本村小学教师、农会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认真听取了关于农村教育、生产等情况。朱总司令在黑马张庄的20天里,除了指挥打仗、召开会议、进行调研,还与村民朝夕相处、水乳交融、亲如一家。
战争年代,黑马张庄与人民子弟兵同呼吸、共命运,建立了水乳交融的鱼水关系,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最可靠的堡垒村之一。
1939年,日本侵略军对冀中进行疯狂的烧杀抢掠,自从日军占领了河间城,周围的老百姓可就遭了殃,这村遭抢掠那村遭枪杀,惨案一起接一起。黑马张庄就在河肃公路上,也经常遭到日军的骚扰,村民盼望八路军能为乡亲们报仇。
这年的3月1日早晨,村民们照常起来打开大门,不禁愣住了,啊!什么时候来了这么多八路军?只见一个个八路军战士,手中抱住大枪,身上盖着做伪装用的蓑衣,背靠着墙根休息呢。天这么冷,地上铺着霜雪,战士们露宿街头,乡亲们看到这情景,实在觉得过意不去,就劝战士们:“同志,快到屋里暖和暖和,这么冷的天,怎么在大街上呢?”原来这是一二○师部队侦查到日军要到这一带“扫荡”,准备在黑马张庄设伏打击“扫荡”的日军。八路军严明的纪律,对老百姓秋毫不犯,使全村人深受感动。所以,当八路军一二○师七一六团在黑马张庄设伏打击进犯的日军时,黑马张庄以及附近村庄的乡亲们纷纷来到阵地上,有的送食物,有的救护伤员,有的跑到敌人后方破坏道路。距黑马张庄十几里的刘家疃,一个村子就出动百余人。平原上涌现出一幅气势磅礴的军民协手战寇图。这是抗日战争中黑马张庄支持人民军队的一个缩影,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许多多。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正是有了这样的军队、这样的人民,我们的人民才能一心一意地支持自己的军队,我们的军队才能为人民利益而战,无所畏惧,所向披靡。
在黑马张庄村,一位老大爷给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47年11月的一天早上,刮着北风,天气很冷。朱总司令吃过早饭,照例到村外去散步。他看到一位老者在前边拾粪,就急忙打招呼并跟着来到家中。拾粪的老头儿姓刘,住在村北的三间土坯房里,当他走到自己家门口时,回头一看,哟,老八路也跟来了!“大伯,我们进你屋里暖和暖和。”朱老总说着迈步进屋。朱老总像是这屋里的常客,盘腿坐在冰冷的土炕上,没有客套,很随便地询问起土改后的各种情况。谈话间,刘大爷就把村里家里的大事小情一古脑儿抖落出来。朱老总掏出小本子,边听边记,就像听重要的汇报。后来,朱老总的手冻僵了,钢笔几次从手里掉在炕上。见此情景,刘大爷生起火盆,端给总司令。朱老总一面烤火,一面对刘大爷说:“大伯,眼下是苦些,可是别急,中国很快就解放了。到那时候,冀中这个地方要修铁路、公路,烧煤就不难了。”
事后,刘大爷得知到他家里来的竟是朱总司令,既高兴,又不安,深感慢待了总司令……
据村民们讲,像总司令这样亲民、爱民的例子举不胜举。冀中军区司令员孙毅就是爱民的典范。当年,冀中军区在后黑马村居住的时候,村民农忙的时候可以到军区的马棚里借马。那年秋天,村民高丙戌的父亲到马棚去借战马推磨。负责马棚的同志告诉他,马都被借走了。父亲很着急。负责的同志见状,说:“你先在这里等下。”说完就径直出去了。约摸半个小时之后,他高兴地回来:“孙司令的战马还在,我已经请示过了,你可以牵去!”父亲受宠若惊,赶忙道谢。可是没料到,孙毅司令员的战马不会拉磨转圈!父亲不得不慢慢训练,半天下来,把马累得鬃毛都湿了。黑马村耕地多,农忙的时候,人手不够,孙毅司令员就派战士帮百姓做农活,有的时候孙司令员还亲自下地干活。孙毅司令员与村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很多故事在村子里广为流传。
听着老乡们的叙述,我在想,我们的党和我们的军队里,流传着多少这样的故事啊!这是党和军队每一分子忠于党、忠于人民本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历史责任的担当。正是这样的故事叠加起来,让我们分明感受到一种温暖而坚毅的爱国情怀。千百年来,这种情怀恰是我们民族文化精神中最为可贵的部分。因为这种情怀的存在,我们才在历史长河中总能看到,那在生死抉择中真的猛士,在泰山压顶时不屈的头颅,在正义抗争中挺直的脊梁。正是因为这种情怀的存在,我们才在人民军队从弱小走向强大的雄壮步伐里总能听到,那用热血铸就的英雄赞歌,那撼天动地的壮士呐喊,那把祖国利益高高举过头顶的铿锵誓言。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黑马张庄留下了朱老总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工作战斗过的旧址和战场原址。多年来,黑马张庄把战场原址文化元素充分运用到全面建设新农村当中,使之成为催生全体村民爱国热情和建设新农村的重要载体。
黑马张庄,这个冀中平原上的普通村庄,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工作战斗过,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留下了许多豪迈的诗篇。
在黑马张庄寻访,我们走进了位于村北的黑马张庄纪念馆(冀中军区司令部文物陈列馆)。该馆建于2004年9月,包括房屋三间、纪念碑和纪念亭各一座。展览用图片、照片、文物、史料等形式,陈放、张挂在南、北、东三面墙上,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痛歼日寇。记述了一二○师部队在这里痛歼日寇的事迹;第二部分,铁骨铮铮。记述了抗战中全村人民与人民军队并肩作战、支援前线的情景;第三部分,决胜千里。记述了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区军政领导人与后黑马村民朝夕相处、水乳交融、亲如一家,特别是开国元勋朱德总司令在这里指挥“青沧战役”“石家庄战役”的情景。还有曾在后黑马村战斗、工作过的老前辈廖汉生、杨成武、孙毅、罗玉川、黄新廷、张霖将军等,先后来到后黑马村,重访当年旧战场,看望老乡亲的照片。第四部分,再铸辉煌。记述了黑马村党支部、村委会,带领全体村民,继承发扬革命传统,致力于新农村建设的照片。第五部分:结束语。
“霄行两月近津门,曾过河间黑马村。
敢幸片言能偶中,岂知八表尚同昏。
干戈扰攘无宁日,关塞萧条欲断魂。
咫尺天涯增百感,廿年离绪与谁论。”
在参观展览中,我的目光被董必武写得《河间道中寄晓棠》的七律诗所吸引。这是董必武同志作于1947年5月的一首七律。1947年董必武任华北财经办事处主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该年5月,董老一行经过艰难跋涉来到“近津门”的冀中党政军机关所在地河间黑马村,此时,董老忆起自己的同乡挚友,当时尚在敌占区教书的耿观光(字晓唐,亦晓棠),思念之情使董老夜不能寐,提笔写下了这首《河间道中寄晓棠》的七律。
“飒飒秋风透树林,燕山赵野阵云深。
河旁堡垒随波涌,塞上烽烟遍地阴。
国贼难逃千载骂,义师能奋万人心。
沧州战罢归来晚,闲眺滹沱听暮砧。”
这是朱德总司令在 “青沧战役”后写得《冀中战况》诗一首。攻克石家庄后,朱德总司令回顾和展望整个时局,以无限感慨和喜悦的心情,步杜甫《秋兴》韵写下七律《感事》八首,有描述冀中战况的,有贺晋察冀军区歼灭国民党第三军的,有歌颂土地改革后新农村的,有寄南征、东北诸将的,其中第五首是《攻克石门》,诗曰:
“石门封锁太行山,勇士掀开指顾间。
尽灭全师收重镇,不教胡马返秦关。
攻坚战术开新面,久困人民动笑颜。
我党英雄真辈出,从兹不虑鬓毛斑。”
这首诗充满了对胜利的豪迈之情。朱总司令在黑马张庄居住的近20天里,不仅留下了温暖,也留下了足迹,更留下了永久的诗篇。
当走进朱总司令曾住过的小屋时,我们的脚步如同被一种强大的力量拉住一般,一时无法挪开。三间普通的民宅,灰瓦青砖,透着历史的沧桑;路旁那挂着雾水、茂密生长的小草,底下的根还是当年的根吧。那翠绿的叶蔓里,是否依然跳动着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它定当知道,在这普通的房屋里,有多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往事在这里定格!有多少老一辈革命家与人民群众亲如一家的故事从这里延伸。后来,我才知道,黑马张庄人在抗日战争时期那场惊心动魄的伏击战遗址上修建了纪念碑,并在冀中军区司令部旧址修建了纪念馆,还将朱德居住的小屋完整的保存了下来。本村以及周围乡村的机关、学校,每逢重要节日,都要到这里参观学习,接受教育,感受当年的战斗历程,体验当年战斗之艰辛,感悟今日和平之不易,战场遗址文化的力量在这里得到充分展现。
如今,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但革命先辈的动人事迹却在民间久久流传。黑马庄的村名也必将同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一起永载光荣的史册。
(作者系沧州军分区军事志办公室主任)
【基层视点】
“中国特色村”韩桥的特色
邓晓燕 朱林路 王洪胜
2015年10月11日,有喜讯传来:盐山韩桥村荣获“中国特色村”!这个称号,在沧州仅此一家。
韩桥村坐落在盐山县城南,宣惠河畔,依水而居,这些年,借了“三年大变样”和“三年上水平”的东风,韩桥村的村民住上了高楼,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韩桥村是盐山县有名的富裕村。近几年,韩桥村通过实行“三议一行两公开一监督”,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并以此为突破口,构建了村民自治新模式。2016年,村集体经济积累7000余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17000余元。2006年以来,韩桥村党支部先后多次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韩桥村先后荣获“河北省名村”“河北省文明村”“河北省新民居建设优秀示范村”“沧州市文明村”“盐山县实绩突出村”“盐山县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等荣誉称号。今年9月,韩桥村又入选全国文明村候选名单(沧州市共有7个村,盐山县仅韩桥一村)。
特色一:楼房拔地而起,配套设施逐渐完善
2015年10月,在云南丽江市召开的全国第十五届“村长”论坛上,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特色村发展委员会授予全国26个村“中国特色村”荣誉称号。盐山县的韩桥村名列其中,并被吸纳为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特色村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
韩桥村的变化是自2003年开始的。那年,在韩桥村附近建设了总规划面积l5平方公里的蒲洼城工业园区,入驻78家企业,总资产22亿元。当时在建超千万元项目33个,项目总投资规模24亿元。
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宣惠河畔的韩桥村再也耐不住寂寞,快速发展势在必行。韩桥村的领导班子开始行动了:空心村改造!东西两条、南北六条,共八条大小街道进行了拓宽硬化,拆迁空心村80栋陈旧平房,总投资1.2亿元,建起了20栋新民居住宅楼,可容纳居民1100户(截止到2015年年底,韩桥村总量达到了4.3亿元,先后建起了46栋住宅楼,可容纳居民2800户)。还将新民居建设中村民购买后剩余的住宅楼出租给招商来的企业员工,既帮助企业员工解决住宿困难,又使村集体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先后吸引10余家企业到韩桥安家落户、投资兴业。为进一步注入发展活力,做大经济总量,韩桥村先后组建了“盐山县宏浩投资有限公司”“盐山县惠河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和“盐山县惠河宾馆有限公司”。仅这三家公司,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900余万元。
特色二:三议一行两公开一监督
韩桥人住上了楼房,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村子也富裕了,有人开始盘算村里收入都到哪儿去了。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韩桥村党总支书记汪连祥以及村班子成员决定实行农村科学管理方法,让钱花得大伙明白。
汪连祥介绍说,2007年他到外地学习,接触到了“三议一行”,认为“这个办法不错,就是给百姓一个明白,给村干部一个清白。”回到村子,他和村两委商议摸索并实行了这个议事方法,凡是实行重大事项,采取村民大会集体表决的方式。在不断摸索中,韩桥村决定推行“三议一行两公开一监督”(三议:村级重大事项都通过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会商议、村代会决议;一行:村代会决议的事项由村委会负责执行;两公开:将村务、财务进行公开;一监督:由村民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的决策机制,让群众监督村级财务,特别是村集体资金的用途。韩桥村按照原4个生产队区域划分,共推选出17名村民代表组成了村代会,村民代表及时了解和反映联系户的意愿和要求,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同时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公开选举成立了村监会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以及村民民主理财小组。
韩桥村的财务是公开透明的。每次动用资金,都要经过村代会的同意,并当场签字、按手印,“一分钱都要走这个程序”。作为村子的当家人汪连祥没有独断的权力,每个村干部也没有独行的权力。
韩桥村还制定修改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村里建立了定期评议村委班子和干部的制度,每年召开两次民主评议大会,满意率不超过半数的村干部,通过村支部提议,村代会建议,村民会议罢免。这样一来,村民有了主心骨,凡事儿都摆在了桌面上,村民顺意了、服气了,村子的工作也顺利了。
特色三:文化活动活跃,生活质量提高
锣鼓敲起来,歌声唱起来,韩桥村容纳千余人的大礼堂里,文艺活动总是吸引着附近村子的人们观赏。连续15年春节期间,韩桥村为村民请来剧团演出精彩纷呈的大戏,并多次承办全县的网络春晚和大型的文艺演出。
进入韩桥村,展现在面前的是中心街千余米的文化墙,“没啥不能没文化。”村党总支书记汪连祥说。近几年来,韩桥村用于文化建设的投入有2000余万元,其中500万元用于能容千余人的大礼堂;150万元建设了583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韩桥村的最大特色就是有自己村级报纸——《今日韩桥》。村里还建起了阅览室、村级远程教育网,先后建立和完善了老年活动中心、文体活动室、篮球场、党员之家、健身活动广场等,文体活动室内购置了乒乓球台、棋牌桌、综合健身器材等。村里还成立了秧歌队、打鼓队、扇子舞队、旗袍队。前不久,韩桥村成功举办了旗袍文化节,来自全县的180余名旗袍爱好者身着盛装参与活动。今年10月1日祖国68周年华诞之际,韩桥村举办了亮点多多的“欢度国庆节,喜迎十九大”活动:创建国旗一条街,悬挂68面国旗,庆祝新中国成立68周年;升国旗,唱国歌,激发村民的爱国热情,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向毛主席雕像敬献花篮,寄托对革命先辈的深切怀念;两位共和国同龄人,畅谈村庄、家庭新变化,感恩祖国给予韩桥人的幸福生活;举办文艺汇演,秀出韩桥人的新生活。近年来,韩桥村各类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不仅改变了村民的精神面貌,而且提高了村民的道德素质、文化品位,营造了欢乐祥和的生活氛围,对韩桥村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近几年来,韩桥村村委会做的,都是村民想的。从2009年开始,韩桥村开始给村内老人按月发放养老金。按照当时规定,凡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每月最低养老金200元,每增加5岁,养老金每月增加50元,到如今,村上60岁至64岁的老人每月领到了500元,按每增加5岁增加50元的规定,村上超过90岁的老人,每月最高可领到900元。这些年,村里共为l30多名60岁以上的老人按月发放了养老金。村两委还为全村80岁以上的老人过生日祝寿,并按年龄的不同,每年发放3000~5000元的高龄补贴。村民住宅小区,水、电、暖、天然气、有线电视全面配套,实行了公寓化管理,村民住新民居不用交物业费,取暖费、水电费、有线电视费全部享受村内的福利。按户口每人每年还享受企业4000元的分红。凡本村学生考入大专院校的,每学年每位在校生享受2000元~3000元的学费补助。为解决群众就医和子女上学问题,村集体每年出资为全体村民缴纳了农村合作医疗费用,购置了两辆客车免费接送学生上学。每年“七一”为全村党员送去食用油、大米等慰问品;每个季度,村委会免费向村民发放油、米、面,在韩桥村任教的老师也都享受免费发放油、米、面的福利待遇,让全体党员、全体村民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特色四:建成绿色新型农村
“把村子打造成花园式宜居‘小城’”。村党总支书记汪连祥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近年来,韩桥村党总支在村集体资产不断壮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新村建设规划,实施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四化”工程,先后硬化路面5000米,安装路灯150盏,安放垃圾箱76个,种植树木20000余棵,种植花草3000余平米,绘制文化墙1000余平米。先后建起了村委会办公楼、村大礼堂、韩桥中心小学、韩桥幼儿园、村文化广场、惠河宾馆、游泳馆、惠河公园等基础设施,还以入股的形式,建起了顺德医院和渤海安养院(老年公寓)。韩桥河岸观光路绿化1200米,种植白蜡2000余株、苇茅40000余株,安装太阳能灯100盏;公园硬化游园小路600余米,安装石亭4座、长廊70米、塔灯l盏、景观照明灯40盏、音箱20个。
惠河公园是韩桥村的亮点。公园里的音乐喷泉是当时盐山第一个灯光音乐喷泉,投资200余万元,地盘直径30米,喷出的水柱高达30多米。公园里种植了金丝柳、榆叶梅、海棠、碧桃等14个品种的苗木共计11万余株,种植草皮1500余平方米。
生活富裕了,韩桥村容村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母慈子孝、兄弟团结、姐妹和睦、邻里和谐蔚然成风。文化建设上去了,村民的思想觉悟也在不断的提高。韩桥村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红白事儿都在村子办,红事儿一桌不能超过260元,白事儿一桌不能超过150元。
现在,渤海安养院已经建成投入使用,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名老人(其中还有一名美籍华人)在此安享晚年;顺德医院也已全部建好,医疗设备筹备齐全,并已和沧州市中心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沧州市中心医院顺德分院”不久即将挂牌营业,极大地方便了韩桥村民及周边群众看病就医。“村民看病,除了新农合报销的一部分,其余的花销都是村子里给解决。”汪连祥如是说。
汪连祥说,下一步,韩桥村将利用自己地理位置的便利条件,统一规划采摘园。不久的将来,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一个更靓丽、更绿色的更崭新的韩桥村。
(邓晓燕,《沧州晚报》记者;朱林路,盐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洪胜,盐山县农工部原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