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料荟萃 >> 回忆录 >>正文
回忆1977年南排河抗洪的日日夜夜
发布时间: 2016/8/30 15:48:11

回忆1977年南排河抗洪的日日夜夜

赵文广

  南排河,犹如一条巨龙横亘在黄骅大地,流经常郭、滕庄子、羊三木、黄骅、中捷、南大港,一路东去,蜿蜒数百里,在南排河镇汇入渤海。

  1977年的七八月间,持续的大到暴雨降临黄骅全境,21个公社331个大队无一幸免。降雨量之大,持续时间之长,覆盖范围之广都历史罕见。

  当时,我蹲点所在的岭庄公社大浪白大队夏种任务尚未完全结束,持续的强降雨将原本地势低洼的大浪白村变成了一片泽国,迁出老村高台的新建房屋全部进水,大片的春播作物泡在洪水里。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驻大浪白农业学大寨工作队在县委常委、县妇联主任范振兰率领下,按照县委的要求,团结带领全体队员及广大干部群众开始了艰苦的抗洪排涝、生产自救。

  根据天气预报和南排河上游地区降雨情况,我们确定了在上游洪水到来之前重中之重的任务:抓紧排除地面积水,确保大田作物通过排水、挖沟倒渗、追施化肥等措施,争取有个好的收成,同时为毁种和补种晚秋作物做好准备。工作队指导员孙金潭、村支部书记高清河等集中排水机械,启动圬工泵等排水设备,人、机、畜齐上,对大浪白村西一、二、三、四方,小北洼等大田作物积水进行重点抢排,最大限度减少农业损失。曾在大浪白蹲点的原县委书记李汝梅也专程从沧州到村检查指导工作,进一步振奋了干部群众的情绪。但接下来的日子里先是小雨不断,然后瓢泼大雨连下两夜,超过400毫米,抽水的动力机械、运油料的拖拉机几乎全被淹在水中。支斗毛渠溢满,石碑河上顶下拖出现倒灌,强行排涝被迫结束,主要任务转为抗洪抢险保平安。

  在南排河正式泄洪前,我和大队长吴英勇、副书记谷良泽、治保主任吕德俊等组成专门班子,研究抗洪预案,对大浪白所辖范围南排河堤防及桥、梁、闸、涵进行拉网式排查,对黄北排干源头、大浪白扬水站、大浪白建桥工地、大浪白三场等险工险段逐一排查列为防守重点,做了相应安排。

  在黄骅持续遭受大面积降雨的同时,上游地区也普降大到暴雨,南排河洪水下泄量逐日增加,一时间“严防死守,确保南排河不决口”成为我们最响亮的口号。

  根据县委安排,第一阶段的抗洪责任主要有沿河公社、大队具体负责,县设立防汛指挥部、县级领导包河段、公社科局领导具体巡视指导。我所在的大浪白大队按照辖区责任,确定了责任段为南排河东堤,南起毕孟公社滕家堡大队接壤部,北至滕庄子公社西道安接壤部,南北约8华里。为切实把县委指示落到实处,我们首先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提高守土有责的意识,增强干部社员的使命感、光荣感、责任感,以饱满的热情、必胜的决心投入抗洪斗争。然后,根据勘查结果,按照工程难易、责任大小将任务分解到8个生产小队,切实做到责任到队,任务到人,目标明确。经过紧张动员,一支精心挑选的300多人的抗洪队伍全部开上大堤,8个小队的窝棚从南至北依次排开,拉开了与洪水决战的阵势。

  为便于对整个堤防的指挥,经与岭庄公社建桥领导赵清轩、县水利局工程师李广甲协商,防汛指挥部临时碰头点设在建桥指挥部的窝棚内,施工队伙房作为临时议事的场所。为及时掌握汛情,确定一名大队干部负责协调三场、大桥施工队等相关人员,及时通报检测情况、汛情信息、下达抗洪指令。

  7月下旬的一个夜晚,第一次洪峰过境进入大浪白防区。当时的南排河状况是,大堤因冬季施工,碾轧不实,没有经受过较大洪水的考验,河滩地还种有大量的树木、庄稼,以及修建引水设施侵占河道等造成阻水严重,下泄迟缓。该河原设计流量为每秒552立方米,第一次洪峰到来是800多立方米,严重超过承受能力。当我们赶到大浪白扬水站时,泛黄的河水卷上河床、冲掉河滩庄稼,打着旋儿裹着从上游带下来的畜禽、木料等一路狂奔,河面一下子变宽了许多,只剩下两岸大堤。我们都是第一次遇上这么大的洪水,又是深夜,眼前的情景着实让大家吃惊不小。面对波涛汹涌的洪水,我们别无选择,必须从最薄弱的地方着手,容不得半点马虎。我和吴英勇、吕德俊等火速招呼大家抬筐取土筑堤,就是拼了命也不能让洪水漫过扬水站引渠,在大浪白村的头顶上决口!

  受岭庄公社党委书记康德田委托,公安特派员刘吉发专程赶来现场,和我一同指挥迎战第一次洪峰。开始,人们抬土的劲头还大些,土坝子筑得速度很快,高出水面一尺还多,我心里踏实了不少。但连续不停的挖土抬土,一些女社员开始力不能支,后来多数人速度越来越慢,至10点钟后,填土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洪水上涨的速度,汛情万分紧张,眼看洪水就要越过土坝,漫堤决口的险状就在眼前。扬水站是制高点,一旦决口,整个大浪白及下游村庄,包括县城都将被滔滔洪水冲垮,损失将异常惨重。面对此情此景,我们心急如焚,没有退路,只能拼死一战,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我和刘吉发抄起扁担抬筐取土、多装快走,同时不忘鼓动社员“再鼓一把劲,保住坝就保住了家,就保住了县城,我们都是功臣。稍有懈怠,已筑起的大坝决了口,我们就前功尽弃,成了罪人。大家努力呀!”疲惫不堪的群众终于被我们的行动感召起来,士气又重新旺盛,坝子上的土在增高。多少人硬撑着把一筐一筐的土抬上大堤,共产党员带头苦干,大小队干部身先士卒,齐心协力与洪水决战。

  然而,下半夜洪水一下子将大浪白扬水站泵房冲垮,木料、小型设备等立刻被卷入激流。危险时刻,扬水站人员在吴英勇、吴忠治等带领下,奋不顾身,冲入洪水,拼命抢捞木料、设备等集体财产。广大干部群众任凭汗水在流淌,任凭洪水在上涨,用自己的双手双肩硬是筑起了一道坚固防线。

  迎战洪水的第一战役初战告捷后,根据县委指示和范振兰同志的要求,我们利用第二次洪峰到来前的间隙,针对第一次泄洪对堤防重创后暴露出来的问题,迅速采取补救措施:一是集中优势力量,对扬水站区域继续加固土坝,迎水内堤用草袋装土护坡;对大浪白圬工泵附近的两道裂缝(裂缝约一手指宽,两缝距离之间约30米,并有下沉现象)进行了填土夯实;对大浪白黄北排干渠塌陷带进行综合整治;对大浪白建桥东堤新建堤进行除险加固。二是安排妇女劳力及部分人员在堤上打土牛、装草袋备用。三是成立巡防小分队,沿堤检查渗漏做出险段标记。

  勘查发现,除以上几处险段外,从大浪白桥至滕庄子公社西道安段堤防,险情频现,如不采取断然措施,溃堤、决口极有可能发生,仅靠大浪白一村之力,已难以承担如此重任。

  为确保抗洪斗争的胜利,县委、县抗洪指挥部及时抽调杨庄公社民工进驻大浪白防区。杨庄公社党委副书记李志勇率队接防了原由我们防守的这一险段堤防。我们的防区缩小了近一半的距离,人力、物力得到集中,完成守堤任务的把握增大了许多。但随着杨庄公社大批民工的进驻,又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难——烧柴做饭问题。那时,别说是石油天燃气,就是煤油炉也难得一见,村民也没有烧煤做饭的习惯。大浪白干部社员的口号是:宁愿自己饿肚子,也要让抗洪的亲人吃上热饭!没有干柴,他们把麦秸垛拆掉给民工烙饼、煮鸡蛋。七队老保管员拄根棍子,趟着没腰深的水,背着烙饼鸡蛋,送到大堤上。

  为了抗洪,大浪白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付出了艰苦的努力。那时,我们工作队是自己起火做饭,遇上这阴雨连绵的天气,困难也是可想而知。我和范振兰同志在河上防汛,白天不能回去吃饭,晚上不能回去休息,在抗洪前线的十多天,无论是天上暴雨如注,还是地上泥泞不堪,入夜蚊虫叮咬,有时往地上一坐,头上脚上套上草袋眯一会,又起来继续奋战。翟文焕、刘桂兰两位大姐,轮流涉水趟泥为我们送饭,因我们没有固定地点,有时送来的饭就被雨水泡烂,很难吃上一顿热饭。

  为减轻南排河下游的行洪压力,地委行署及上级水利部门想尽千方百计,科学调度,合理安排洪水下泄流量,为确保黄骅段不决口提供了有力支持。但随着降雨持续加大,洪水下泄量不断增加,险情频频出现。加固堤防已很难找到干土硬土,只能用草袋装上湿土和泥巴,抬高坝顶、加固堤防、堵住泄漏。因道路泥泞,运输困难,草袋运不上来,我们只好手提肩扛,确保防汛需要。在这极端困难的时刻,二、三次洪峰接踵而至,洪水流量之大,来势之猛,远远超过上次,最高水位竟然跃上大浪白在建新桥。次日下午,沧州军分区李子清副司令员来此视察,我从桥面涉水而过,看到没膝的水深,他一再叮嘱:小伙子,小心!

  有了第一次迎战洪水的经验,又有了杨庄公社这支强有力的生力军和我们并肩作战,我们经受了1200毫米强降雨和近900个流量洪水的严峻考验(当时传达说行洪为1050个流量)。防区内没有泄漏,没有决口,确保了南排河平稳度汛,以实际行动向县委和全县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正当我们抗击了三次洪峰,刚要喘口气的时候,南排河沧县段出现决口,洪水进犯毕孟。情况通报,六十六排干、黄南排干两侧一片汪洋,高戴庄扬水站被洪水持续浸泡也处于极度危险之中。扬水站闸房倒塌,砸破闸门,漏水情况严重,有十几个流量的水直灌六十六排干,严重威胁我县南部13个公社、县城及中捷的安全。县委急令,就近抽调民工支援毕孟抗洪,堵住高戴庄决口。

  任务下派岭庄公社大浪白大队。根据范振兰、康德田同志意见,由岭庄公社党委副书记白云起和我带领大浪白大队约200名青壮年民工,分乘八辆拖拉机赶往毕孟增援。到达毕孟后,县委副书记刘福顺、毕孟公社党委书记于金恒、高戴庄段负责人赵福合以及县水利局领导喜出望外,立即组织大家研究封堵方案。

  那时抢险现场没有挖掘机械、砂石料、铁网、塑料布等有效机械和材料,更没有船只从上游打桩抛石、抛料堵漏,现场就连干土都找不到,只有用草袋装泥抛填,开始十几个袋一起抛,后来几十个一起抛。由于决口流量大,流速急,十几个草袋一起抛下根本不能立足,立即被水冲走。面对难题,福顺同志紧急召集现场技术人员和抢险队伍,研究解决办法。根据高戴庄仓库现有材料,苇席成为首选用品。我们迅速组织人员用弯针把苇席缝在一起,形成席囤,然后装满泥土,用撬棍撬起,集中推入水中。几经试投,席囤抗冲击力极强,我们一鼓作气,连续推入,先求立足,堵住大口,然后再抛入草袋封堵小口,效果显著。为巩固已有成果,我们组织人员,合理编组,流水作业,有缝席组、取土组、装袋组,各司其职,通力协作,至午后大洞堵住,大家连续作战,封堵小口,奋斗近10个小时,高戴庄扬水站决口被成功封堵。县委副书记刘福顺、毕孟公社党委书记于金恒高度评价大浪白民工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并热情招待民工吃了一顿刀切卷子。

  在严防死守南排河大堤的日日夜夜里,全体参战干部社员一同经历了暴雨洪水的洗礼,一同经历了饥渴难耐的煎熬,一同领略了蚊虫叮咬的滋味,一同经历了十余天不能换身干衣穿的无奈,一同经历了十几个挑灯夜战的不眠之夜……这些普普通通的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不朽的业绩,用不弯的脊梁挑起了时代的重担,用满腔的热血铸就了抗洪的辉煌。

(作者系沧州市政协原副主席)

信息检索 标题
正文
点击排行
本类推荐

Copyright @ 2010-2020 沧州党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共沧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办 冀ICP备1100537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