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一串闪光的足迹留在沧州大地上
——深切怀念郭枢检同志
武金琢
3月21日,老领导郭枢俭同志去世的消息传来,我感到十分突然,简直就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在一个多月前的春节期间我去看望他,还谈笑风生地和我聊了一个多小时,此情此景好像就在眼前。万万没有想到,他走得这么快,走得这么急。顿时,我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我曾经在郭枢检同志身边工作,在他离休以后,或是去向他请教,或是去看望他,或是参加他组织的一些活动,从未间断与他的接触。因此,他对党的无限忠诚,对革命事业的不懈追求,敏锐的思维能力,高超的领导艺术,平易近人的作风,刚正不阿的性格,无私奉献的精神,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再回过头来看着他走过的路,心中无限感慨:他人虽然走了,却把一串串闪光的足迹永远留在沧州的大地上。
郭枢俭同志在战争年代出生在河间市一个穷苦的农民家中,阶级仇、民族恨,使他较早地认识到革命的道理,在9岁时就参加了革命组织——抗日救国儿童团,并且当了儿童团长。他带领儿童团员们宣传抗日,学唱抗战歌曲,在街头路口站岗放哨,盘查行人,表现得非常机智、勇敢。在他稍大以后,又参加了村上的民兵组织,并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多次参加战斗,打击敌人,英勇无畏。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坚定了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从一个农民的儿子逐步成长为一个成熟的革命者、领导者。
人走的路大凡没有笔直的,总会遇到曲曲折折。正当郭枢俭同志风华正茂、胸怀大志、追求进步的时候,在1957年整风运动中,因为对农业合作化说了几句与别人不同意见的话,被扣上“右派分子”的帽子,开除党籍,下放到中捷农场“劳动改造”。在被强迫“劳动改造”的过程中,他一直处在被人白眼、歧视和批判的环境之中,经受着政治上、生活上艰苦的煎熬,这样的日子他整整度过了20年。人生有几个20年?又恰恰处在人生的黄金年龄段,能不让人伤心吗!? 但是,郭枢俭没有在逆境中倒下来,他凭着一种“总有一天会给我平反,让我回到党的队伍”的坚定信念,仍然用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在磨难中励志,在劳动中解忧,在实践中学习,在患难中帮友,在工作中献策,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在逆境中特有的高贵品质和高尚的精神境界,谱写出一曲动人心弦的慷慨悲歌。
1978年枢俭同志被平反昭雪,开始走上领导岗位。由于多年的学习和积累,其领导才华一下子展现了出来。他善理思路,无论在哪里工作,总是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站在战略的高度,先谋划出一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思路,然后再加以实施。他在中捷农场任党委书记时,针对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提出了“七为主”的经营方针,即在粮食作物生产上以杂交高粱为主,在油料作物生产上以葵花为主,在经济作物生产上以棉花和西瓜为主,在果树生产上以葡萄为主,在畜牧业发展上以饲养奶牛为主,在水产养殖上以养殖对虾和罗非鱼为主,在工副业生产上以加工业为主。通过认真实施,使整个农场的经济很快活了起来,成为农垦系统的一面旗帜。他在沧州地区任地委书记时,针对“文革”后百业待兴的局面,提出了把路修起来、港建起来、水蓄起来等“12个起来”的发展思路,并且通过开展建功立业活动加以实施,使沧州各方面发展有了很大的起色,成为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他善于站在全局高度抓大事,尤其是善于抓住哪些牵一带十的重点工作。比如他把很大的精力用到抓大港建设上,在艰苦的比选中,把西煤东运的大港港址争到了沧州,从而改变了沧州有海无港的历史;他抓公路建设,全区5年修了1200多公里柏油路,并且建成了全国第一条汽车专用线,收到了“公路通百业兴”的良好效果;他抓教育,扩建师专,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倡导尊师重教,为沧州的经济社会发展积蓄了人才。这几件事在沧州发展史上是有深远影响的。他善于发现和支持新生事物,当“三校”(乡镇党校、农技学校、普法学校)“两会”(红白理事会、农业技术研究会)刚刚出现在沧州大地上,他就以敏锐的眼光,得力的措施,加以倡导和推广,成为全国学习推广的典型。
枢俭同志的一些工作方法也是令人称道的。如他任地委书记时,沧州还不太稳定,主要原因是在“文革”中形成的派性还没有消除。针对这种情况,他用抓主要矛盾的方法,把稳定干部队伍作为稳定沧州的主抓手,排除派性干扰,坚持德才兼备的干部政策正确使用干部,妥善处理“文革”中速提的干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沧州地区的形势很快稳定下来。其中,在他任期内提拔使用的干部,有30多位后来成为市厅级领导干部。再比如,1984年沧州地区从上到下曾经刮起了一股机关经商办企业之风,后来上级有精神要刹这股风,一时间弄得人心慌慌。他没有盲从于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的作法,而是客观地、辩证地看待处理这个问题,做到既保护了各级干部改革的积极性,又妥善处理了机关办的工商企业,把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其作法被中央办公厅转发到全国学习。
枢俭同志心系百姓的真挚情怀,表现在他所有的工作中。其中最典型的是他在1987年处理任丘市西大坞村和保定市安新县圈头村苇地纠纷一事。虽然西大坞村有土地证,但问题也非常复杂。那时我正在行署办公室工作,他让我们每天给省委、省政府发一份传真电报,反映情况,据理力争,即使在他血压升高到180、噪子嘶哑疼痛的情况下,也没有让我们停止过,直至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那时在他心里,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能侵犯农民的土地所有权是第一位的。至于其他,早就置之度外了。
枢俭同志离休以后,也没有把脚步停下来,他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情怀,选择了一条继续发挥余热的路。他先后担任过沧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沧州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沧州市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沧州市公共关系协会会长、沧州市老干部福利基金会会长、沧州市京剧爱好者协会会长,沧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名誉主席等职务。他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就像在职时一样。他担任沧州市老促会会长10多年,引进资金900多万元,支持青县、盐山、孟村、沧县、河间等县市的几十个贫困村,打井、修路、改善办学条件,深受群众的欢迎。
今天,郭枢俭同志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却永远留在了沧州的大地上,他创造的辉煌业绩将永远载入沧州的历史史册,他所表现出来的高风亮节永远值得人们学习和怀念。
(作者为沧州市政协原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