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料荟萃 >> 回忆录 >>正文
沧州军分区七十载“风雨征程”
发布时间: 2016/8/22 9:41:48

  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沧州军分区集中力量编纂了《沧州军分区史》一书。这既是献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一份厚礼,也是贯彻全国全军党史军史工作会议精神的实际行动,又是引导官兵铸魂励志的精神支柱,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沧州是我的故乡,是沧州这片家乡热土哺育我从孩童时代到少年时期,在这里度过了十多个春秋,是沧州军分区送我到部队,并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当军分区的同志给我送来样书,并嘱我作序时,我只能应允。我离开家乡多年,对家乡和家乡的军分区有些了解,但了解的不深、不细,但当我翻开《沧州军分区史》这本厚重的历史专著时,我不但对家乡和家乡的军分区有了一个全面的、深入的了解,更被我的家乡和军分区波澜壮阔的历史和建设成就深深打动。同时,我也为自己家乡军分区做出的贡献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军分区党委、领导以及军史研究编纂的同志们,以对军分区历史积极负责态度,严肃认真精神,深入挖掘沧州军分区丰富的得天独厚的军史资源,广泛汲取不可或缺的历史营养,着眼鉴今,察往知来,把沧州军分区的历史再度拉入人们的眼帘,视野宏阔,意蕴深邃,让人们无比虔诚地凝神聆听历史曾经滚过的激流与轰鸣,读后时时唤起许多亲切的记忆,获得许多新的启迪。

  沧州因濒临渤海而得名,是一座有着1490多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名城。沧州一名出现在北魏,但早在秦以前这里已有明确的行政设置。两汉置渤海郡,北魏增浮阳郡,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公元517年)置沧州。以后疆域时大时小,设置时州、时郡或路、道,但一直是行政管制的中心。

  沧州疆域风土,世称雄胜,西望太行之巍峨,东临渤海之浩荡,北扼幽燕之锁胜,南毗齐鲁接儒风,历来为军队屯戍、兵家征战之地。

  沧州,这块广阔的土地,在几千年历史风云的吹拂下,演绎了一幕幕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史诗壮剧。大禹疏河治水播九河,春秋齐征伐山戎救燕,战国燕赵齐争雄,秦始皇巡疆沧海求仙,两汉兴盐治铁,隋唐凿永济兴耕稼,宋代铁马金戈,明清拱卫京师。近代飞舞过太平天国的飒飒义旗,闪耀过义和团的铮铮钢刀,也曾横踏过八国联军的铁蹄,飘荡过军阀混战的烟云。更有中国共产党初建时的星星之火,八年抗战的浴血奋战,解放战争的胜利号角。沧州无不与中国的兴衰息息相连,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的一脉。

  在抗日战争时期,沧州是冀中和冀鲁边抗日根据地的重要部分。从在民族危亡中诞生的沧州军分区前身部队,到适应全国解放战争局势需要改称第八军分区、津南军分区,军分区所属部队成建制升级主力部队开赴解放战争的战场,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建立沧县军分区、天津军分区、沧州军分区,军分区在党的领导下诞生成长、发展壮大,如今走过了78年光辉历程。

  抚今追昔,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军分区的前身,是吕正操、孟庆山领导的人民自卫军和河北游击军的一部分。孟庆山是一名经过长征的老红军干部,他同吕正操一起开辟了冀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敌后抗战最艰苦的时期,党中央、中央军委派贺龙率领一二○师主力部队到达冀中,与吕正操、孟庆山领导的部队会师,为帮助冀中军区及各军分区提高作战能力,贺龙派遣多名经过长征的老红军补充到军分区部队。当时到沧州军分区前身部队第八军分区的就有司令员常德善、副司令员孔庆同、回民支队政委郭陆顺、二十三团团长赵振亚、三十团政委汪威等一大批老红军骨干。在沧州东部,肖华率领的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及一二九师的津浦支队、一一五师的永兴支队,开辟了沧州东部的抗日根据地,孙继先、曾国华、黄骅等一大批老红军干部曾在这里工作战斗。所以说,沧州军分区及其前身,有老红军的底子,也有老八路的血脉;有驰骋冀中大地的马本斋回民支队,也有神出鬼没的雁翎队;有威震敌胆的“铁帽子”五连,也有只身入虎穴的我党我军的高级指挥员杨靖远;有全国民兵的先进连队盐山县卸楼民兵连,也有全国拥军模范地委书记郭枢俭等。这些英雄模范,为沧州军分区的历史增添了荣誉,续写了辉煌。

  在新的历史时期,沧州军分区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党在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坚持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军队建设的一系列方针原则,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强军目标为统领,紧紧扭住“听党指挥、履行使命、安全稳定”这个重点,着眼建设一流军分区,朝着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目标阔步前进,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为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做出了贡献,为党和人民立了新功。

  历史是一面镜子。沧州军分区78年的历史,是革命先辈用宝贵青春书写的创业史,是历代官兵用无限忠诚铸就的奋斗史,是军分区部队民兵用聪明才智创造的发展史。这部历史,蕴含了军分区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信仰,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诠释了忠实履行使命任务的价值追求,揭示了军分区建设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先辈的英雄伟业,予后人珍贵经验;今天的我们,可以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和力量,获得借鉴、得到启迪,从而鼓舞我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奋斗不息的精神,面向未来,投入到强军目标的伟大实践中去。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我感到,《沧州军分区史》绝非是历史事件的罗列与堆砌,而是从审视与重构理想信念的角度出发,军分区官兵在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历史价值,进行具有当代意义的深刻阐释。从1937年军分区部队前身诞生,70多年来,军分区的非凡经历和历史贡献,与实现强军目标有着怎样的联系,又有着怎样巨大的启示意义,这是一个很值得认真深思的重大问题。以古鉴今,察往知来。我想,萦绕在撰写《沧州军分区史》决策者心头的,必定是这样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即在军队建设发生根本性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变得越来越纷繁复杂的当今时代,怎样保持对革命历史的铭记,保持对民族解放不懈奋斗、乃至为之付出生命与鲜血的无数先烈的铭记,保持对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出艰苦探索与突出贡献的人们的铭记,并使之作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熔铸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强军梦的伟业之中。

  现实是历史的继续,历史是现实的向导。《沧州军分区史》一书可贵之处,在于使我们了解了军分区的过去、现在,为各级领导者科学决策提供咨询和借鉴,为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提供史料,进而予人以教育、启迪和鼓舞,为党的历史书写着辉煌,必将显现无可估量的时代价值。

  当然,这部军史也有不足之处,一些文字还显粗糙,个别史料搜集还不够全面,也还有一些遗漏之处。但瑕不掩瑜,我觉得她仍不失为一部好史书,特别是这部史书的决策者和撰写者们,是他们殚精毕思、细心爬梳,用智慧、心血和汗水精心打造,才有了这部难得的《沧州军分区史》一书,在这里我要说一声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为今天的我们以及后人们提供这样一本厚重的史书。

  (作者:范印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原副政委,中将)

信息检索 标题
正文
点击排行
本类推荐

Copyright @ 2010-2020 沧州党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共沧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办 冀ICP备1100537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