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受冀鲁边区抗日军民的尊重和爱戴,他那一切以党的事业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品格,他那深谋远虑、用兵如神的高超指挥艺术和坚贞不屈、英勇杀敌的大无畏精神,至今仍在渤海回民支队老战士和海兴人民中广为流传和称赞。他就是何仕兴。
何仕兴,四川省川北人,共产党员,早年参加过长征,跟随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转战南北,抗日战争初期来到冀鲁边区,曾担任津南支队参谋长。
1940年8月,冀鲁边回民大队建立,仅几个月的时间就发展到500多人。194l军9月,这支回民部队被编为冀鲁边区回民支队,下辖四个大队,一个手枪队。由于人员数量急剧增加,迫切需要加强支队的领导。军区党委决定,派原津南支队参谋长何仕兴去担任回民支队的参谋长。
何仕兴一到回民支队,就深入战士中间,不几天就与战士无话不说了。为了尽快适应回民生活环境,他刻苦学习回族用语和习俗,如:见了随军阿訇要道“塞俩目”(问安宁),见了回族老乡叫“穆斯林”,喝酒是“哈拉木”(不合法、禁止的),吸烟是“买克路赫”(怀疑的)等等,在他的本子里记满了这类的词语。他曾多次诚恳地对同志们说:“我是汉人,又是川北人,到这里人地两生,如果哪里有违犯回族忌讳的地方,可得给我指出来。”他对自己要求严格,从不到回族的水缸里去取水;用完别人的锅碗总是洗了又洗,刷了再刷;和阿訇讲话从不当面吸烟,每到过年过节同志们为照顾他,建议他到汉族村就餐,可以痛痛快快地吃上顿猪肉,但他总是婉言谢绝,并风趣地说:“就让我和大家一块当回回吧!”
就这样,不出半年,何仕兴已熟悉了回教的教规,掌握了阿訇和回族群众在习惯忌讳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了解了盐、沧一带回民之间的联姻情况和相互关系。部队每到一个地方,他都领头为群众打扫院子,房东小孩有病,立即请卫生员来诊治,看到群众有困难,他常常把自己每月二元钱的津贴送给老乡。人们都说他脾气好,看得起回回,简直是个“穆民”(对回民的尊称)。
何仕兴总是把党的民族政策与回民支队的实际相结合,耐心引导、谨慎处理民族隔阂等一些非常棘手的问题,使这支以回民为主的队伍成为一支内部团结、战斗力强、深受回汉人民爱戴,使敌人闻风丧胆的战斗集体。
1941年冬,为粉碎日军对冀鲁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经济封锁,防止奸商抢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粮棉物资,回民支队加强了缉私活动,限制物资外流。这一行动对于打击奸商资敌起到了很好作用,但也使一些以贩运为业的回民群众生活受到影响,引起了部分回民群众的不满和对立。何仕兴在党的会议上引导大家统一认识,弄清党的政策,正视回民实际情况,划清资敌奸商与谋生商贩之间的界限,协同地方回救会,深入到回民村寨,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并根据群众中的不同情况做了灵活安排,既贯彻了党的政策,又团结了回民的大多数,孤立打击了投机奸商。
1942年春节,汉族群众都忙着包猪肉饺子,因为回族战士忌讳猪肉,大部分要求到回民村里过春节,但狡猾毒辣的敌人很可能利用过春节的机会,对回民支队搞一次大的袭击。为了避免部队遭受损失,支队领导准备说服大家在汉族村过节,结果遇到了预想不到的阻力,甚至连一些大队、中队的领导也不同意,支队长和政委都十分为难。这时,何仕兴果断地提出:“我同意大家到回民村庄的意见,让战士欢天喜地地过个春节。但要提高警惕,到时候绝对服从命令。”大年三十那天,部队真的开到了回民村,战士们兴高采烈地和群众一起敲锣打鼓,喜气洋洋。到了晚上9点钟,何仕兴突然下达了紧急命令:“部队立即转移”。部队很快撤到附近的汉族村,这时汉族群众正一家老小坐在炕桌边热热闹闹地吃猪肉饺子,有的堂屋祖宗牌位前还供着猪肉菜,战士们进门看到这个场面,赶紧退出来。听听周围并没有什么动静,一下子就火了。杨阿訇领着一伙战士跑到支队部,质问支队长和政委:“你们是不是回回?为什么偏偏这个时候叫我们到汉族村来?”有的甚至指责:“你们一切都听外人的(指何仕兴),叫汉人来捉弄我们……”就在这僵持不下的时候,各处的情报员风风火火跑来报告说:“今天敌人出动了24辆汽车包围所有的回民村庄。”部队马上集合到村外低洼处隐蔽,不一会儿,就看见3辆汽车闯进了“回支”刚刚撤离的回民村。趁敌人在村子里搜查抢劫的时候,何仕兴带领部队悄悄埋伏到敌人回去的道路两旁,用交叉火力给敌人一个突然袭击,打得敌人扔下抢劫的东西,狼狈逃窜。
何仕兴平常不爱说话,总是笑眯眯的,可打起仗来却十分勇猛,并且足智多谋,带领回民支队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成为远近闻名的人物。在那敌强我弱、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多少次遭遇战,在他的指挥带领下使部队化险为夷。在枪林弹雨的两军阵前,多少次他昂首挺胸,站在最前沿对敌人喊话。敌人听到“何参谋长”这几个字便会闻风丧胆,不寒而栗。抗日军民却赞不绝口,都说他是打不死的人,是不会打败仗的人。支队长、政委也都非常信任、佩服他。回民支队越战越强,几年时间,仅在海兴县境内就取得了不少的胜利。
1944年2月,回民支队大战赵高庄子,歼敌40人,缴获“歪把子”机枪一挺。1944年夏末,何参谋长亲自带领一大队,于夜深人静之时,悄悄潜入苏基街老乡家里,装扮成老百姓在房顶上睡觉,对敌据点进行火力包围,并通过内线骗开围子门,没费一枪一弹,就把苏基据点30多名伪军全部生俘,并缴获所有武器弹药和物资。相隔不久,在小山区民兵的配合下,回民支队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把小山据点包围,在张皮庄消灭前来增援的羊二庄敌人,缴获轻机枪一挺。小山据点被围困两天后,敌人夺路逃窜。这一带的日军汉奸,特别是驻无棣的土顽六旅,只要一提何参谋长,没有一个不害怕的。有的伪军在吵嘴或开玩笑时,也常指着对方说:“你甭不老实,出门非碰上回民支队的何参谋长不可!”
1944年10月,渤海军区第三军分区组织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对顽六旅的进攻战。这天下午,何仕兴亲自率领一、六大队从毕家王文村出发,在李良志村做了短暂休整,傍晚向顽六旅占据的曹家庄进发。天黑后,部队逼近曹家庄,并由一大队首先向敌围寨发起进攻。战斗打响后,敌人利用村边设施负隅顽抗,向我军拼命还击,战斗打得非常激烈。何仕兴身先士卒,亲自到最前沿指挥作战。突然,他身边的一堆柴草起火,强烈的火光映出了何仕兴的身影,把目标暴露给了敌人,敌人的机枪、步枪一齐扫射过来,几颗子弹同时打中了他。这位结婚不到两个月,年龄不到30岁的参谋长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前夕,不幸壮烈牺牲。
何仕兴同志牺牲的消息传遍千家万户,人们像刚从噩梦中惊醒一样,谁都不相信这是真的。何参谋长静静地躺在一块门板上,被人连夜抬到李良志村,回民支队全体指战员无不捶胸顿足,痛哭流涕。当地回汉群众也都悲痛万分。毕王文村的周大娘正在给儿子娶媳妇,听到何仕兴牺牲的消息,不禁放声大哭,所有参加婚礼的人也都泣不成声。李良志村70多岁的李汝龙大爷献出自己的棺材为烈士装殓。当地汉族群众默默地为何仕兴供牌位,烧纸上香。回族老乡把何仕兴作为自己的同胞,按回族的风俗仪式请阿訇做油香来祭奠烈士英灵,把烈士遗骨安葬在自己的村头,并把坟头培得又高又大,以示对烈士的敬佩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