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史研究 >> 党史人物 >>正文
李光前
发布时间: 2015/8/31 15:55:08

   烽烟笼罩艳阳天,灾胞啼饥又号寒。

  田垄有时饿殍现,路上丐者更可怜。

  新燕啄泥难寻梁,鸟雀栖巢树已断。

  两脚踏平尘世界,多少忧愁一肩担。

  这是抗战前李光前目睹被日军糟踏的东光大地上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的惨状,在一个刊头《平原》的秘密文件最后一页空白处写下的一首诗,表达了烈士忧国忧民的思想和立志抗击日寇,建立新中国的雄心壮志。

  李光前,原名李怀瑷,字孝玉,1914年出生在东光县河沟李村一个富裕农民家庭。193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河北省立沧县第二中学(今沧州市第一中学)。此时,京畿地区的学生运动早已波及津南,二中和泊镇九师的学生为声援东北抗日救亡斗争,反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接连发起反对国民党学校当局的学潮斗争,使李光前萌发了爱国救亡的思想,奋笔疾书,撰文抒怀,立下了“宁为烈士死,不为无赖生”的钢铁誓言,表露了他崇高的爱国思想和拳拳报国之心。先后写了《给青年的一封信》、《九一八感言》、《旧恨未雪,新耻又来》等文章,传播进步思想,团结同学,并把这种思想传播乡下,贯通到南皮简易师范。

  1936年,李光前毕业回到家乡,不久被聘为十二里村教书先生。他以此为职业,油印了大量的传单和小册子,广泛散发到大、小祃家口,东、西朴庄,五庄白集、碱场郑等村,直至张贴到国民党南皮县王木匠警察分局的墙外,把那些乡村青年和农民百姓引入救亡运动的热浪风潮。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军南侵,到12月间德州以北各县全部沦为入敌手,东光大地哀鸿遍野,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李光前愤然四处奔走,宣传抗日,联络众乡,组织抗日力量。于1938年初和王路明、牟致祥等青年建立起东光县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为党开辟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1938年2月,马振华带“三十一游击支队”手枪队,由盐(山)、乐(陵)、庆(云)一带转战东光,袭击南皮县王木匠警察分局,活捉伪警察分局长。战后马振华住在李光前家,他有时间接受马振华的培养和教育,使李光前进一步懂得,抗日不能光凭一股热情,还必须有党的正确领导。经马振华介绍,李光前只身到宁津找到共产党员傅文坦,参加了大柳区战委会的工作。不久,经宁津县委组织部长兼大柳区委书记傅文坦和区战委会主任张纯宾介绍,李光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8年10月初,党为开辟东光新区的工作建立中共东光县工委,李光前任东光县工委组织部长,后任冀鲁边区一地委组织部组织科长、东光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等职。为加强党的建设,发展抗日武装,他足迹踏遍宁(津)、乐(陵)、盐(山)、庆(云)、东(光)、南(皮)、吴(桥)7县,各县都有他发展训练的党员。在他出任东光县工委和县委组织部长时,主要负责根据地的党建工作。当时党的力量很薄弱,且处于绝对秘密的时期,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全力抓党的发展和支部建设,到1939年下半年已在河沟李、前后孙、高台张、大付、李相、郭家坊、小祃口、张彦恒、张挑等村培养发展起二三十名党员,建立起高台张、河沟李、前孙3个村支部。以党员为骨干,在二、三、五区发展领导了雇工增资、整顿小学教育、推行合理负担、扶助贫佃农运动。打击了地主恶霸,争取了群众力量,开创了东光县抗日斗争的新局面。人民扬眉吐气,遍地抗战歌声。就在这年,他动员农村青年积极分子孙振华、文焕斋等几十人参加抗日工作。为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在前孙庄、小吴庄、周安乐村举办党员训练班。在前孙庄以抗战社名义主持翻印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等党课教材,他亲自授课宣讲,教育党员坚定党的信念,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心,坚持根据地的对敌斗争。就连他的妻子、家兄、父母都为抗日做了很大的贡献。冀鲁边区和地委领导、东光的县区干部常常吃宿在他家,家里总是毫不吝啬地招待。同志们感到在他家就像在自己家的炕头上,而敌人却辱骂他家为“共产党巢穴”,千方百计地抓捕李光前,妄图捣毁这个抗日堡垒。

  1941年2月,敌人包围了李光前的家,没有抓到李光前,气愤地一把火烧掉了他家五间房子和全部衣物。面对敌人的抓捕和烧杀,他毫不畏惧。他说:“敌人恨我十分,就说明我的工作做到了十分;敌人不恨我,那说明我的工作做得太差。”

  李光前坚信党的领导,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在抗战时期的方针、路线和政策。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刻,他领导全县人民空室清野、精兵简政、分散游击、挖交通沟和地道,并多次巧妙地袭击敌人,灵活机动地坚持了平原游击战争。

  1941年,日军对根据地进行了大“扫荡”,修筑碉堡群、公路网、封锁沟,采取“分进合击”、“铁壁合围”、“捕捉袭击”等战术,企图消灭我抗日军民。为对付敌人的“扫荡”,保存和发展抗日力量,李光前首先在自己的屋檐下挖洞,并将县委的机密文件、油印机转入地下。身教重于言教,在他的带领和鼓动下,县委和县政府动员群众,广泛开展了破路挖沟斗争,把根据地的大道挖成埋葬日寇的战壕。并在小祃口等抗日堡垒村挖了地洞,能打能藏,使东光县的抗日斗争仍然是轰轰烈烈。地委书记杜子孚在东光、南皮、吴桥三县巡视工作时,对李光前给予高度评价,说抗日斗争形势的发展以东光为最好。1943年3月,吴桥县委、县政府并入东光县委、县政府。李光前任县委书记。

  李光前艰苦朴素,平易近人。不论是作战还是行军,他总是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战士。功推于下,过不推诿。就是生活中的细微小事,他都顾全大局,顾及影响。他得了感冒,同志们照顾他的身体,孙振华给他做了一斤多面的大饼,他不但不吃,反而批评了孙振华,把饼分给同志们吃。1941年冬天,上级发来布匹和棉花,他指示凡旧棉衣能穿者,里、面合一做袄里,只发袄面,虽然布少人多,大家总算穿上了御寒衣,他自己却寸布不要。除去随身携带的武器是上级配发的,一切用品全是从自家带出来的。他自身的廉洁,带动和影响了干部,就是那些绅士名流也都说他“威严而和善,近人而礼贤”。

  李光前酷爱学习,博览群书,知识丰富。他任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懂政治、懂军事,把党的建设、部队的政治工作和军事建设结合起来。对敌人进行政治攻势,瓦解伪军,教育伪属,诱降敌军。政治上的诱降,军事上的打击,不断歼灭敌人,夺取枪支,补充壮大我们的力量,县大队几次升级都及时动员参军,补充武装,作战屡屡获胜。1942年以后,他大部分时间跟部队活动,还经常带小股武装到敌战区、接敌区,开辟新区,争取伪属,打击坏人,镇压敌特,扩建村政权。当时,一区靠近东光城,敌人统治严密,敌特活动猖獗,我派往一区的干部很难立足,姜树奎、付振武、杨捷等四任区长先后都在此牺牲。为打开一区的抗日斗争局面,光前又派孙振华、赵光然到一区,自己先带通信员到一区摸底调查,发现该区多数村政权被敌特操纵,成份极为复杂,党的合理负担政策推行不开,基本群众也不敢与我接近。根据这种情况,他指示孙振华“进境先逮捕勾结敌特的坏分子和地痞流氓,杀一儆百,不愁打不开一区的局面。”孙振华根据李光前的指示,到任后,一夜抓捕了8名坏分子。为争取伪军家属,瓦解伪军,李光前主持制定了基本群众不准和敌军结婚的法令。1942年秋,他在一区的郑庄,了解到该村一个叫大红的女青年和王校店据点的一个伪军班长订婚。据此,李光前对这名女青年进行耐心的政治教育,只要争取其恋人投诚或不做坏事,政府可以允许其结婚。这样,李光前和孙振华两人在约定时间与这名伪军班长接上头,争取了伪军的多数,使其成为我党抗日斗争的内线关系。经过多方面的工作,很快打开了一区的抗日局面。

  1943年,冀鲁边区的抗战形势仍在继续恶化,尤其是东光,是冀鲁边区的西方门户和屏障,也是通向冀南和冀中两大战略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因而敌人就愈加控制这一地区,大大小小的“扫荡”接连不断。4月27日,李光前和县长王哲带领县大队二连在西大吴村开展工作,被敌特侦知。伪军李文成勾结东光、南皮和李习据点敌人包围了大吴村。发现敌情,李光前急令部队集合突围。冲到村西南角,埋伏在那里的伪军李文成部设下圈套,李光前带队继续前进,突然,前面日军的机枪吐着火舌向他们扫射过来,挡住了去路。李光前带队又向后冲,伪军李文成部已卡死了我军退路。在腹背受敌的时刻,他折断钢笔,撕毁了文件,与敌人拼命厮杀。在冲杀中,一颗子弹射进了李光前的胸膛,警卫员背着他再次突围,又一梭子子弹射来,李光前和警卫员双双倒下去了,悲壮牺牲,时年29岁。

  党的优秀战士李光前,为了东光人民的解放事业壮烈牺牲,他的英名和不朽业绩将永远镌刻在东光人民革命历史的丰碑上,光彩熠熠,昭然万世。

信息检索 标题
正文
点击排行
本类推荐

Copyright @ 2010-2020 沧州党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共沧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办 冀ICP备1100537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