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史研究 >> 专题研究 >>正文
南皮县三年困难时期的党群关系
发布时间: 2014/2/21 14:59:14

   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以后,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当中,“五风”(浮夸风、共产风、瞎指挥、强迫命令、干部生活特殊)盛行,干部脱离了群众。1959年开始,进入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连年沥涝,粮食歉收,低指标,瓜菜代,人民生活极为困难。
  在严重的经济困难面前,党和各级政府领导干部群众,同心同德,战胜了困难,度过了难关。最使人不能忘怀的是,当时融洽的干群关系,成为我们战胜困难的重要因素。
  调整政策,纠正错误。在严重困难面前,全党和中央决心认真调查研究,调整政策,纠正错误。1960年10月,党中央部署整风整社,为肃清“大跃进”中的“五风”,于1960年11月发出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简称农村十二条),要求全党用最大的努力来纠正“中央和毛主席从1958年冬季以来再三再四指示必须坚决纠正”的“共产”风,重申“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彻底清理‘—平二调’,坚决退赔平调款物,允许社员种自留地,坚持按劳分配。”毛泽东主席说:“自己也曾犯了错误,一定要改正。”(《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370页)1960年冬开始,党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1、1962年又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措施,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坚决全面的调整。
  交河县委、县人委(1959年至1961年,南皮现辖分属交河县、宁津县)积极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调整人民公社的规模,由大划小,坚决执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规定,贯彻按劳分配的政策,允许社员种自留地,养家畜家禽,开荒种地,开展集市贸易。积极贯彻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精简职工,压缩非农业人口,适当停办一些学校和减少在校学生,加强农业第一线。这些政策,合民意,得民心,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1960年3月31日,交河县委制定了正确处理“一平二调”问题的规定(草案),主要内容是:机关、团体、学校不能无偿占用生产队的土地;劳力要首先满足农业用工,再及其他,队与队协作,要等价交换;公社平调生产队的牲畜、机器、大车及其它生产资料,退赔给生产队;平调的果园、苗圃、林木、坑塘退给生产队,平调的猪羊合理作价退赔;平调的种子、粮食、各种款要退赔。对办厂子、打井无偿调用社员的砖瓦、木料、现款等,—律退赔。当时纠正“五风”,退赔个人和集体的现款就达843万多元。1958年“大跃进”时期,犯强迫命令、甚至打骂群众的干部,主动在大会上作检查,并主动找到被打骂的社员赔理道歉,得到了群众的谅解。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
  1961年冬,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对过来受到错误处理的干部进行甄别。范围是从1958年1月1日起,到1960年11月,受过批判和处分的干部、党员、工人、医生、教员。重点是1959年整风反右运动受批判和处分的脱产干部,共约240多人,其中脱产干部140多人,处理43人。为做好这一工作,成立了甄别办公室。全部予以甄别平反。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得到发扬,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信赖。
  发扬优良传统,关心群众疾苦。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缺吃没烧,缺医少药。党、政府及其广大干部,首先想到群众的疾苦。
  1960年7、8月,城关以西公社暴雨成灾,平地积水一尺多,造成房倒屋塌,砸伤人和牲畜,县委组织20万人排涝,并发放大批救灾物资。1961年7月,连续暴雨,段六拔、莲花池公社降雨700多毫米,寨子降雨563毫米,四港新河又决口,全县一片汪洋,淹地91万亩,房屋倒塌5.9万多间,伤63人,死亡20余人,伤亡牲畜550头。县委发动6万多人排涝,20天抢救作物27万亩。到9月21日,积水基本排出,种晚期粮菜作物27万亩,44万亩小麦适时播种。7月,因天气炎热,阴雨连绵,病人情况十分严重。全县病人发展到20440人,其中浮肿病7827人,干瘦病847人,小儿营养不足者1277人,肠炎痢疾4320人,妇女病4338人,其他病人1887人。鲍官屯、乌马营、王寺、小集、潞灌、段六拨公社最重,影响了农业生产。为此,县委召开了专题会议,分析病人、死人的原因,并采取了如下措施:
  ⑴、加强领导,切实安排好群众生活。县委一名书记专抓医疗防治工作,各公社党委、生产大队一名副书记专管,逐级采取包干的办法,安排好群众生活,抓紧治疗;⑵、补助物品,增加营养。先后对生活有困难的公社补助粮食64.5万斤,各种副食37.2万斤。为照顾病人,发放副食品3000余斤,食油2500斤;⑶、组织医疗队,发放药品。全县先后共组织374名医生,采取分片包村的办法,进行突击治疗。通过清仓查库,发放各种药品180多种,价值6万余元;⑷、建立临时病院,强调劳逸结合。全县共建临时病院145个,收容重度浮肿病人2468人。病愈后,给予一定时间的休养期;⑸、开展夏季卫生运动;⑹、发放粮食,做好品种调剂。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使病人得到治疗,死人现象也有所好转。11月,发放地委拨来的灾民医药专款7万元。肖九拔大队地处下洼,庄稼全部被淹,房子倒塌124间,死亡牲口15头。村庄被水围困,又无船只,群众出行蹚水,风里来,雨里去,吃饭喝水凉一口热一口,病号猛增到322人,死亡5人,干部群众情绪不稳。上级得知后,立即发放救济粮9950斤,现款4400元,专区、县委、公社都派去了医务人员,发放了一批八宝面、代乳粉、油、糖、鱼、枣等食品。干部群众情绪很快稳定下来,积极开展救灾。
  1961年下半年南皮县委(已由交河县分出)召开全县脱产干部会议,讲形势,讲任务,讲责任,讲纪律,下大力抓好群众的吃、穿、住、烧,逐队逐户进行检查。县委组成生活检查团,由书记、委员带领,分7个地区进行检查。公社组织干部分组深入到生产队逐户检查,群众的粮、菜、代(代食)、柴、衣、病,全部查清,登记造册,查出问题,随时解决。重点抓困难队、困难户。脱产干部,农村党、团员干部每人包管10户,一周或10天一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计划用粮,节约用粮,召开“过日子能手”会议,开展小秋收、打草拾柴活动。
  县委为保证全县人民度过灾荒,派员到全国各地采购粮食、煤炭与各种代食,灾民分到了白菜、萝卜、藕、菱角、木薯粉和山芋干等。每到冬季,发放救灾煤、棉衣、棉被。1960年交河县发放救灾款106.4万元,1961年1~9月拨给南皮县救灾款45万元。1962年全县发放救灾款209. 81万元,救济款87.7万元,救济布1085米。为救灾度荒,发动群众利用可食的菜叶、榆叶、玉米轴、山芋蔓等,创造了粗粮细做、增量法、无粮点心等糊口的办法。为方便群众,停办公共食堂。放宽政策,有亲的投亲,有友的靠友。大批农民利用各种衣服、衣料、被料等,坐火车到山东的济宁、本省的天津、唐山等地换取粮食。
  由于党和政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关心群众疾苦,使人民群众度过了难关,也得到了群众的拥护。
  党员不特殊,干群同甘苦。当天灾和工作失误导致人民群众饿肚子的时候,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政干部做到不搞特殊,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给人民群众带了好头,激发了人民群众战胜困难的信心。
  在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主席和普通百姓一样,不吃肉,甚至因营养不足而闹浮肿。他的一个女儿上学放假回家,因在学校吃不饱,吃饭时狼吞虎咽,饭量大的惊人。周恩来总理提出三年不吃肉。党中央决定对国家机关和企业单位相当十七级以上的党员干部降低工资,使全国广大党员干部大为感动。南皮县的广大党员干部在党中央的带动下,与群众患难与共,战胜了灾荒,度过了难关。
  县委规定,干部必须参加体力劳动,以便改造思想,转变作风,联系群众,改进工作。要求县直477名没有经过劳动锻炼的青年知识分子分三批下放劳动一年,县直机关干部每周劳动半天,区级以上干部每年不少于一个月的时间下村当社员,公社干部要有1/3至1/2的时间参加体力劳动。同时做到去时不“欢迎”,走时不欢送,不接受群众礼物、锦旗,不买土特产品。下放干部帮助安排好人民生活,与社员坚持四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向群众八交底——产量、征购、留粮、消费、定量、用粮计划、分段安排、粮菜搭配。干部参加劳动形成制度。从1960年底至1961年5月底,全县8560名干部,能参加体力劳动的8056名,实际参加劳动达7898人,共199130个劳动日,每人平均25天以上。副县长高墨林农民出身,始终保持农民作风,下乡背粪筐,被群众誉为“庄户县长”。他在海兴青锋农场任书记时,门前总是放着粪锄子,出门背粪筐。1962年下乡到姚九拨包村,大队干部认为来了“县太爷”,要好好招待招待,高墨林副县长婉言谢绝,到生产队长姚振忠家吃了一顿饼子咸菜条,至今事隔几十年人们还没有忘记。1961年常庄公社党委书记刘伍连在后上桥村下乡工作,在尹名简家吃住,吃的是玉米面、青菜叶、萝卜条,吃了饭按规定交粮票、交款。有时县里有的下乡干部一时疏忽,吃一顿饭不交饭钱,刘伍连就给出上,说是县里同志捎来的。因为困难,上级经常发放粮食、棉衣、棉被,广大党员干部首先想到群众,决不以权谋私。三年困难时期,后康村张杰新任公社副主任,他子女多,三间草房,两个土炕,炕上铺着半边蓆,公社领导派人给张杰新送去一床救济的棉被,张杰新知道了,硬送给了别人。他任凤翔管理区主任时,一次吃饭,一位领导同志吃葱,光吃嫩葱白,张杰新拾起扔掉的葱皮、葱叶,去掉老皮黄叶再吃了。有这样的好带头人,群众能不拥护吗?什么困难战胜不了?
  严格党的纪律,做战胜困难的带头人。毛主席说:“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在三年困难时期,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够带头不多吃不多占,但也有少数同志经不住饥饿的考验和物质的诱惑而犯错误。县委三令五申严格党的纪律,号召干部群众做艰苦奋斗的带头人。1959年,在开展对党员干部教育的同时,查处许多违纪案件。交河县处理违纪案件1832起,其中党员1856名,受党纪处分的311名。其中贪污盗窃的118名,腐化堕落的50名,强迫命令的40名。1961年3月,交河县委在机关干部中开展反新“五风”(反抢购物资、反多吃多占、反生活特殊、反送礼受贿、反以物易物),县商业局等单位的一些干部凭手中的权力,多吃多占。县委派员查清,召开大会,公开进行批判处理,给广大党员干部很大震动,敲了警钟。1961年南皮从交河县分出,恢复南皮县建制。6月,群众反映县副食品公司的一位领导干部生活特殊,多吃面粉、油脂、副食,并依仗职权购买副食品紧张物资。县委及时组织了由县委组织部、监委会等单位的5名干部,组成工作组到副食公司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的情况给予严肃处理。由于严格了党的纪律,使广大党员干部保持了一心为公的良好风尚,给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困难带了好头。
  党爱民民爱党,党群团结鱼水情。虽然三年困难时期物资紧缺,但社会风气是良好的。干部不贪不占,群众很少偷摸,大家都“瓜菜代”,吃糠咽菜,尽管一根肠子闲半截,但群众毫无埋怨情绪。干群憋足一口气,困难是暂时的,勒紧裤腰带,困难很快度过去。那时群众对待干部就像亲人、客人,常庄公社书记刘伍连到后上桥村工作,住在尹名简家。尹名简见刘书记白天和社员一样劳动,晚上开会到半夜,和他一样“瓜菜代”,便想方设法弄来点面粉,做了碗热面条。刘书记非常感激,推让再三,还是让给老人吃了。一碗面条,现在看来微不足道,可在几十年前的“瓜菜代”时期,别说面条,净粮食饼子也很难见到。县里干部赵怀秀(女)同志到姚九拨大队下乡,由于干活劳累,得了感冒。军属相大娘自己花钱买来罐头,用小勺喂,还请医、煎药、喂药,像亲闺女一样待,感动得赵怀秀掉眼泪,从此当成亲戚走,战争年代那种军民鱼水关系又出现了。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很快战胜了经济困难。这段历史,很值得我们回味、总结。
                   作者:王玉良 南皮县委党史研究室原工作人员

信息检索 标题
正文
点击排行
本类推荐

Copyright @ 2010-2020 沧州党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共沧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办 冀ICP备1100537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