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史研究 >> 专题研究 >>正文
沧州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表现
发布时间: 2012/2/16 10:48:04

  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和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和自我牺牲的崇高境界。他们无论是在血与火的战场上,还是在白色恐怖的刑场上,无论是在生与死的紧急关头,还是在平凡的日常工作中,处处表现了共产党人的真正本色,显示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赢得了人民的信赖和拥护。
  一、毁家纾难,公而忘私
  牛文仓,牛氏三杰之一,任丘人,30年代党员。1934年为发动秋收运动,不徇私情,把数十名农民领到自家和岳父家的地里,收割庄稼。1935年为解决北方局、省委经费困难,牛文仓带头变卖土地、牲口等家产,换得大洋600块。同时将其他党员、干部捐献和向大户筹借的大洋共计一万余块,运往天津上交组织,解决了北方局、省委的经费困难,受到上级党组织的表扬。1936年牛氏三杰壮烈牺牲,北方局机关刊物《火线》给予高度评价:“他们那慷慨赴难、临危不苟的精神;他们那艰苦卓绝、奋斗到底的毅力;他们那争取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坚强决心;他们那为国为党的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阶级气节,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高士一,任丘人,1939年加入共产党,著名士绅,人称“高四爷”,曾任国民党政府河北省河务委员会委员,在其村北建有显赫的宅院“高家场”。抗战爆发后,他组织抗日武装,并带头捐款大洋5000块,鼓舞士气。日军对其率兵抗日极为恐慌,抓捕了他的两个侄子。高士一识破日军的劝降阴谋,撕毁了劝降信,其一侄子遭到杀害。他同时拒绝国民党的委任,抛弃一切家产,全家一律从军。高士一的部队后编为八路军一二○师独立第一旅,高任旅长。
  二、坚持原则,大义灭亲
  马本斋,献县人,民族英雄,抗日名将, 1938年入党,在旧军队官至团长,后返乡。抗日战争爆发后,组织抗日武装,一些反动武装纷纷拉其入伙,并封官许愿。他不为所动,一心抗日,保家卫国,说:“要为当官发财,那我就不回来了。不抗日,不救国,给我再大的官我也不去。”1941年马本斋表弟叛变,并给日军献计捉拿马本斋的母亲,马母大义凛然,绝食而死。后马本斋识其表弟本质,将其送交冀中军区处决。
  刘震寰,今孟村县人,1935年入党,曾任冀鲁边区(后为渤海区)回民支队支队长。1942年冀鲁边区大旱,生活十分艰难,且战斗频繁,环境残酷。随其参军的表弟叛变投敌,刘震寰将其抓获后果断将其枪决。刘震寰8岁丧母,靠姨母抚养长大。其姨母闻知儿子被杀,来找刘震寰理论。刘震寰耐心说服,其姨母不仅懂得了抗日不能徇私情的道理,还把两个儿子送到回民支队。
  王俊峰,盐山人,1926年入党。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王俊峰家并不富裕,但为开展党的工作,背着父亲将三亩青苗地当了出去。他立场坚定,铁面无私。他在任第六专署锄奸部长时,逮捕了一个汉奸,是司令邢仁甫的侄子。王俊峰决定将其枪决,但遭到邢的百般庇护,最后王俊峰仍不顾邢的面子将汉奸处决。
  三、身处逆境,信仰不移
  刘格平,今孟村人,1922年入团,为沧州第一位社会主义青年团员,1926年入党,沧州党组织的创建人,中共津南特委第一任书记。它为建立、发展党的组织,领导革命斗争,1925年、1928年、1934年三次被捕,入狱长达13年,仍痴心不改,因为他“心里惦记的是受苦受难、被地主压迫剥削的老百姓”。
  邸玉森,盐山人,1926年入党,曾任中共津南特委宣传委员兼盐山庆云县委书记。1927年建立特委驻天津联络站并任站长,他勇敢机智,出色地完成了传递情报、传达上级指示的重要任务。1934年身患肺结核病,为节省经费,尽量不看病、少吃药。因劳累过度,有时不知不觉晕过去,醒来仍坚持工作。同志们劝他住院就医,他说:“治病是我个人的事,我的工作关系到津南地区党的前途和命运,我怎么能放下党的工作只考虑个人的病情呢。”1935年邸玉森病逝,时年27岁。
  戴培元,任丘人,1923年入党,在家乡积极传播进步思想,后因动员家庭为贫苦人家献地无果,与家庭决裂。曾参与正太铁路大罢工,在河南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武装,并任荥阳县委书记,1926年在洛阳被地主武装杀害,实践了自己“愿终身为革命的苦力,服务于人民,不求其他”,“为革命而勤奋工作,生命才有意义”的誓言。
  马振华,盐山人,1932年入党,曾任中共津南工委委员、津南地委书记等职。1934年马颊河农民暴动失败后,沧州环境非常残酷,为恢复被破坏的党组织,他化名李泽民以卖笔墨纸砚的“串书馆”先生和卖油郎的身份,活动在各地,恢复被破坏的党组织,积极慎重地发展党的力量。为此,马振华无暇照顾自己的家庭,母亲过世,父亲双目失明,还有四个年幼的孩子,生活的重担都落在妻子的身上。他很少回家,甚至有一次从自家地头路过,其妻正领着几个孩子在地里拾棉花,马振华正执行任务,怕孩子见了缠他误事,低头经过。马振华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1940年牺牲,被誉为“边区的抗日革命舵手、边区的抗日元勋、边区的慈母”。
  四、坚如磐石,视死如归
  张隐韬,南皮县人,原名张宝驹,为激励自己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改名为张隐韬,1922年入党,为沧州第一位共产党员,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参与组织领导开滦五矿、正太铁路、京汉铁路大罢工,在张家口等地发展党的组织。1925年在泊镇组织成立津南农民自卫军,这是我党在北方领导的早期农民革命武装,活动区域在盐山、沧县、南皮、乐陵和庆云等地。1926年被捕,就义前,他大义凛然,慷慨陈词,揭露中国封建势力的黑暗统治,呼吁人们跟着共产党走革命道路。张隐韬的演讲使站在四周围观的群众无不为之流泪,行刑的国民军的一些官兵也为之感动,不忍开枪,最后被国民军中的一个“孙文主义学会”分子杀害。时年24岁。被其入党介绍人罗章龙称为“北国之强张隐韬”。
  张凤亭,今孟村人,1926年入党,曾任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营长、沧县县大队大队长、冀鲁边区回民支队副大队长等职。1942年被捕。敌人在软硬兼施诱其投降无果后决定杀害张凤亭。张凤亭在刑场上,宁死不屈,宣传抗日道理,呼吁大家团结起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日军为阻止他讲演,割掉了张凤亭的两个耳朵,但张凤亭还是讲个不停,敌人又抡刀砍掉他的一条胳膊,张凤亭摇晃了一下身子,仍顽强的站立在那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胜利是属于我们的!”“中国共产党万岁!”日军喝令张凤亭跪下,张凤亭挣扎着就是不跪。残暴的敌人又砍掉张凤亭的两只脚,张凤亭才不由自主的跌倒在地上。张凤亭骂声更高了,残暴的敌人又砍掉他的另一条胳膊,割掉他的舌头。张凤亭壮烈牺牲。时年32岁。
  这些共产党员只是沧州无数共产党员的代表,像这样的共产党员还有很多、很多——“做封建社会的叛逆,做人民大众的儿子”的地委书记翟晋阶、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决不刮胡子的专员杨靖远、“宁为烈士死,不为无赖生”的县委书记李光前、被誉为“铁郭”的妇救会主任郭永一、从入党时就发下誓言“从今天起,这颗头不再是我的了,它属于党,属于人民”的学生党员边隆基……。正是有了无数共产党员的不怕牺牲、不懈奋斗,才有了党的事业的发展、革命斗争的轰轰烈烈,才有了人民的解放,才有了沧州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
 

信息检索 标题
正文
点击排行
本类推荐

Copyright @ 2010-2020 沧州党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共沧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办 冀ICP备1100537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