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沧战役胜利时,我在盐山(当时叫靖远)县高湾区工作,我支前大车队由王蒿生同志带领。我对全面情况不了解,只从大车队支前角度谈些片断情况。
一、首战告捷芦北口,再胜援敌三个团
1947年6月中旬,青沧战役主战场战斗正在激烈进行的时候,阻击战开始了。
大芦北口位于天津市南30公里,是天津国民党军队的前沿哨所,有一个营的兵力驻守。
小王庄(现属天津市)位于马厂减河南岸,距天津市约60公里,这中间国民党设有芦北口据点,有名的团泊洼在这里,是一个积水地带,盛产芦苇和黑鱼等(有时我部队和支前民工在防地派人来此捉鱼吃),村庄极少。南靠我渤海区黄骅县。马厂减河西通青县、沧县国民党军队据点,东经朝守桥可达小站等地。小王庄水陆交通便利,是个咽喉,地势也很险要,如筑好工事,进可打,退易守,背靠广大解放区有纵横回旋余地,是阻击战理想的战场。我渤海一军分区1个团在此驻防,担负阻击天津援敌的任务。根据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青沧战役激战的同时,决定奇袭芦北口据点。支援该团,除我大车队外,还有许多担架队和挑担民工配合作战。
出发前的战斗准备,以连为单位进行动员,会场周围贴满了好多红绿纸标语。首先由连首长做报告,说明攻沧打援的重要意义,揭露国民党军队的滔天罪行,分析敌我基本情况,对比有利与不利条件,坚定打芦北口的信心和决心。会后分班排进行讨论,所有战士情绪特别高涨,个个抢先发言,积极要求参战,提保证条件,呈交保证书,不打下芦北口,誓不罢休。声讨口号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这种场面我第一次见到。然后大家都在忙碌地擦拭枪支,清理子弹和上机油等。有的同志在小旗上写着:“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出发了,战士们迈着整齐而有节奏的步伐,浩浩荡荡向北急行军,队伍呈现雄赳赳、气昂昂的气概。小王庄的兄弟姐妹们都拥上道旁夹道欢送!有的老乡操着本地口音和熟悉的战士们打招呼说:“欢迎你们打了胜仗快回来!”战士们都齐声回答说:“好!”离开小王庄往北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卫南洼,人烟特稀少。在行军途中,文艺、卫生战士们穿插活跃在队伍中做宣传鼓动工作,“全歼蒋匪守敌,把这个钉子拔掉!”
近午夜时到达芦北口,敌人惊叫:“干什么的?口令?”突然,战斗的第一枪打响了,我军按战斗计划部署进行,各营连分头前进包围敌人,敌人居高临下,火力足,打得很顽强。枪炮声响成一团,经数小时激烈地战斗,终于打开了缺口。我军蜂拥而进,全歼守敌,芦北口解放,缴获了大批战利品,这时我大车队随军进去抢装快装主要战利品,胜利而归。
不料于次日拂晓,突然接到上级传来的命令:“速撤出芦北口,经原路返回小王庄。”部队又出发了。在折返的途中,和来时大不一样了,虽然打了个大胜仗,缴获了许多战利品,但由于一夜没睡觉,又渴又饿又困,队伍缓慢地行进,只有个别同志交谈战斗经过。不少同志东倒西歪边走边打瞌睡。下午一二点钟才到达小王庄,住下后,还未来得及休息,忽然传来天津敌人3个团已出动南下进犯的消息。这时我军克服种种困难,立即投入紧张的战斗准备,准备以少胜多,狠狠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待我刚做好准备还未来得及休息,敌人3个团到了,他们在马厂减河西洼里边修筑简易工事和掩体,边向我军阵地猛烈开炮,企图把我军全歼在小王庄战场上。双方经过多次激烈地战斗争夺,敌人未能前进一步。死尸和伤员不断地往下抬。我军阵地岿然不动,且愈战愈强,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冲锋。此时,敌人处境特别困难,不得已而狼狈逃窜。小王庄战斗宣告结束,有力地支援了青沧战役。
二、解放区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前参战
盐山县高湾区(现属海兴县)于30年代初期建立党组织,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解放区。1944年我军把刁庄敌伪据点拔掉,全区解放。根据上级指示展开了减租减息雇工增资40天群众运动,土地复查,划阶级定成分等群众运动。同时建立健全村政权,成立农会、妇救会、民兵组织、姐妹团、儿童团等群众组织。拥军优属等工作搞得非常活跃。1947年二三月间,党委提出:“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物有物,一切为了支援前线”的号召,开展了全县大拥军,在“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号召下,全区共有1000多名青年报名参军,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
1947年6月中旬,翻了身的农民听说要打沧州,可高兴啦,奔走相告,争先恐后报名要求参战打沧州。翻身农民的政治觉悟空前高涨,为了保证既得的胜利果实,积极参加支前工作。这时全区近80个行政村,为合理负担大车的分配,一般的中小村,每村出1辆,个别的大村出2辆,共计近百辆,按6个乡的建制编为大、中、小队,中队的负责人经区研究,指定专人负责,并造好花名清册,要求带足粮草和锹镐绳索等工具,通知按时到高湾区公所门前集合报到,到齐后按册点名整队出发。到达目的地后要求和部队一样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奖惩严明,立功者受奖。从高湾出发,行程100多公里,经羊三木、吕桥直达部队驻地小王庄,首尾相距数十里的大车队,沿路老乡都以喜悦的心情,既欢迎又欢送,住下也热情照顾。到了小王庄,部队很快给安排了任务,待出发时分到营连执行任务。在10多天的时间里,随军参加了芦北口、小王庄两次战斗任务,和战士一样在一个战壕里同生死共患难。在行军途中,既拉伤病员,又载胜利品和慰劳品,保证了前线的应用物资,任务完成得很出色。行军时车无一损坏,人无一掉队,人畜均好,无一伤亡。任务完成后凯旋高湾区。
三、缅怀周延胜烈士
周延胜同志在芦北口战斗中,光荣地牺牲了,我们永远纪念他。
周延胜1928年生,是盐山县赵村(现属山东庆云县崔口镇)人。其堂叔周之臣同志于1940年入党参加革命,1945年在该村任教员兼村党支部书记,对周延胜经常进行革命教育,因而他的政治觉悟提高很快。他兄弟五人排行老三,身材魁梧,忠诚老实。1945年在村抗初念书时,经常和同学们给我政府秘密传递情报。1945年7月他报名参军后在盐山县高湾区任交通员。不久,他被派到渤海军区一军分区卫生训练班学习。他勤学苦练,成绩甚优,团结同志,助人为乐,多次被评为模范。一年后,他到十七团一营当卫生员,随军作战。他不怕牺牲,奋勇抢救伤员,部队每到驻地,他不顾疲劳为伤员烧水洗脚。1947年6月中旬在芦北口战斗中,他负了伤,坚决不下火线,继续为伤员包扎伤口,在卫南洼长达30公里行军途中,他躺在担架上,终因伤势过重流血过多,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我与周延胜同志是同村邻居,彼此关系很好。我过去不知道他在该部队工作,从小王庄出发不远在北上行军途中忽然见到了,一见面非常亲热握着手边走边谈,他个子长高了,穿一身黄色的军装,一边带手枪,一边背着红十字卫生药箱,非常精神,因他任务忙不容多谈,分手后他又跑步前进在浩浩荡荡的队伍中。在芦北口战斗结束后回小王庄的路上,有的战士在议论:“小周真勇敢,挂了花不下火线,继续给伤员包扎……”我接着追问小周的名字叫什么,对方回答——周延胜!这时担架队在前,大车队在后,我嘱咐同志们代劳对大车队照顾一下,我便速向前去找周延胜。担架队正稍微休息,11点多太阳正是炎热时,在一副担架上看到了脸色苍白的延胜同志,嘴里发出微微的声音:“不要紧,就是渴……告诉家里大人不要惦记,我好了回家去看看……”。分手后,到小王庄一打听才知道周延胜同志牺牲了!万万没有想到与周延胜同志在路上是最后的一面。我心情十分悲痛!
适值沧州市党、政、军机关和人民于1987年6月15日隆重举行庆祝“青沧战役胜利暨沧州解放四十周年”纪念活动,我在此以诗怀故:“延胜吾好友,血洒芦北口,人民怀念你,浩气贯五洲。先烈捐躯日,迄今四十秋,祖国江山改,英灵壮志酬。”
(作者:霍文献 曾任国家城乡建设部机械局副局长)